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页 |
引言 | 第11-15页 |
一、选题的背景 | 第11-12页 |
二、研究现状综述 | 第12-13页 |
三、选题的意义 | 第13页 |
四、研究目的与方法 | 第13-14页 |
五、研究思路 | 第14-15页 |
第一章 人身保险核保期风险分配之现状考察 | 第15-28页 |
第一节 从司法实务看我国人身保险核保期风险分配 | 第15-18页 |
一、“信诚人寿”案例回顾 | 第15-17页 |
二、类似案例的判决评析 | 第17-18页 |
第二节 从立法现状看我国人身保险核保期风险分配 | 第18-23页 |
一、现行《保险法》未规定保险人核保期的保险责任承担规则 | 第18-19页 |
二、《司法解释二》以“符合承保条件”为经验法则 | 第19-20页 |
三、我国各地高级人民法院关于人身保险核保期风险分配之探索 | 第20-23页 |
(一)可保型模式 | 第20-21页 |
(二)拟制同意承保模式 | 第21-22页 |
(三)两种保险合同推定成立规则之评析 | 第22-23页 |
第三节 从保险实务看我国人身保险核保期风险分配 | 第23-28页 |
一、我国保险行业对人身保险核保条款之典型规定 | 第23-25页 |
(一)保险人同意承保为合同成立的前提 | 第23-24页 |
(二)保费的缴纳为保单生效的必要条件 | 第24页 |
(三)鲜有条款就核保期限进行约定 | 第24-25页 |
二、核保期风险之溯源:现行立法与实务流程的脱节 | 第25页 |
三、核保之必要性vs提前缴纳保费之合理性 | 第25-28页 |
第二章 人身保险核保期风险分配的理论基础 | 第28-40页 |
第一节 人身保险核保期纠纷的问题澄清 | 第28-33页 |
一、人身保险合同的成立与生效 | 第28-29页 |
二、人身保险合同的成立与首期保费缴纳之间的关系 | 第29-30页 |
三、保费的缴纳是否可作为人身保险合同的生效的条件 | 第30-31页 |
四、人身保险合同的生效=保险责任的开始? | 第31-32页 |
五、核保期内保险责任的性质 | 第32-33页 |
第二节 利益衡平理论 | 第33-36页 |
一、利益衡平理论之功能与涵义 | 第33-34页 |
二、利益衡平理论在人身保险核保期风险分配中的运用 | 第34-36页 |
第三节 信赖利益理论 | 第36-40页 |
一、信赖利益的概念与发展 | 第36页 |
二、信赖利益与诚实信用原则 | 第36-37页 |
三、信赖利益理论下的缔约过失责任 | 第37-38页 |
四、信赖利益理论在人身保险核保期风险分配中的运用 | 第38-40页 |
第三章 立法应对方法之一:追溯保险条款的引入 | 第40-45页 |
第一节 追溯保险条款简介 | 第40-41页 |
一、追溯保险条款的演变与作用 | 第40页 |
二、追溯保险条款的适用要件 | 第40-41页 |
(一)以投保人和保险人双方的主观善意为前提 | 第41页 |
(二)以已发生或不会发生追溯期内之风险为客观要件 | 第41页 |
第二节 域外追溯保险条款之考察 | 第41-44页 |
一、追溯保险的渊源与发展——以英国为例 | 第41-42页 |
二、追溯保险条款适用范围的扩大——德国、韩国、台湾 | 第42-43页 |
三、“保险责任的追溯效果”——日本 | 第43-44页 |
第三节 我国追溯保险制度的建设 | 第44-45页 |
第四章立法应对方法之二:暂保单的适用 | 第45-50页 |
第一节 暂保单简介 | 第45-46页 |
一、暂保单的概念 | 第45页 |
二、暂保单的功能 | 第45-46页 |
第二节 两大法系暂保单制度的立法现状 | 第46-47页 |
一、英美法系的暂保单制度 | 第46-47页 |
二、大陆法系的暂保单制度 | 第47页 |
第三节 我国暂保单制度的构建 | 第47-50页 |
一、暂保单的订立 | 第47-48页 |
二、暂保单的条款 | 第48页 |
三、暂保期间和暂保单的终止 | 第48-50页 |
第五章 立法应对方法之三:强制临时保险制度的构建 | 第50-57页 |
第一节 强制临时保险制度简介 | 第50-51页 |
一、强制临时保险制度的概念 | 第50页 |
二、强制临时保险制度与相关制度的比较 | 第50-51页 |
(一)强制临时保险与追溯保险 | 第50-51页 |
(二)强制临时保险与暂保单 | 第51页 |
第二节 强制临时保险制度的域外考察 | 第51-54页 |
一、强制临时保险制度的起源与发展 | 第51-53页 |
二、强制临时保险的实践 | 第53-54页 |
第三节 我国强制临时保险制度之构建 | 第54-57页 |
一、创设临时保障制度 | 第54页 |
二、明确规定核保期间 | 第54-55页 |
三、严格相关核保流程 | 第55-57页 |
结语 | 第57-58页 |
参考文献 | 第58-63页 |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 | 第63-64页 |
致谢 | 第6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