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交通运输论文--公路运输论文--交通工程与公路运输技术管理论文--交通工程与交通管理论文--线路交通安全设施论文

干道绿波信号协调控制基础理论与关键技术研究

摘要第5-7页
Abstract第7-9页
第一章 绪论第14-27页
    1.1 课题来源第14页
    1.2 研究背景第14-16页
    1.3 研究意义第16-17页
    1.4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7-22页
        1.4.1 图解法第17页
        1.4.2 数解法第17-18页
        1.4.3 模型法第18-21页
        1.4.4 性能指标法第21-22页
    1.5 主要研究内容第22-23页
    1.6 研究方案与论文结构第23-26页
        1.6.1 研究方法第23-24页
        1.6.2 技术路线第24-25页
        1.6.3 论文结构第25-26页
    1.7 本章小结第26-27页
第二章 基于双向最大绿波带宽的通用干道协调控制数解算法第27-39页
    2.1 理想交叉口间距第27页
    2.2 相邻理想间距及其取值空间第27-31页
    2.3 上下行偏移绿信比第31-32页
    2.4 理想绿灯中心线上下方绿信比第32-33页
    2.5 最大绿波带宽模型第33-34页
    2.6 实例分析第34-38页
        2.6.1 干道基本参数第34页
        2.6.2 通用数解算法求解第34-38页
    2.7 本章小结第38-39页
第三章 适于双周期的干道绿波信号协调控制模型第39-49页
    3.1 适于双周期协调的等式约束推导第39-42页
        3.1.1 交叉口Ii与交叉口Ii+1等式约束推导第39-41页
        3.1.2 交叉口Ii+1与交叉口Ii+2等式约束推导第41-42页
    3.2 对比说明及问题分析第42-43页
    3.3 模型建立与说明第43-44页
    3.4 实例分析第44-48页
        3.4.1 干道基本参数第45-46页
        3.4.2 仿真对比验证第46-48页
    3.5 本章小结第48-49页
第四章 基于速度引导的双周期绿波信号协调控制方法第49-62页
    4.1 传统双周期绿波协调控制问题第50页
    4.2 传统双周期绿波协调控制模型第50-51页
    4.3 基于速度引导的双周期绿波协调控制方法第51-58页
        4.3.1 干道上行方向速度引导方法第52-55页
            4.3.1.1 干道上行加速引导第52-54页
            4.3.1.2 干道上行减速引导第54-55页
        4.3.2 干道下行方向速度引导方法第55-58页
            4.3.2.1 干道下行加速引导第56-57页
            4.3.2.2 干道下行减速引导第57-58页
    4.4 算例分析与仿真验证第58-61页
        4.4.1 算例设计第58页
        4.4.2 仿真环境设置第58-60页
            4.4.2.1 仿真平台搭建第58-59页
            4.4.2.2 评价参数采集第59页
            4.4.2.3 引导速度设置第59-60页
        4.4.3 仿真结果分析第60-61页
            4.4.3.1 算例E_1第60页
            4.4.3.2 算例E_2第60-61页
    4.5 本章小结第61-62页
第五章 考虑行驶速度波动的进口单放绿波信号协调控制模型第62-74页
    5.1 问题描述第62-63页
    5.2 模型建立第63-68页
        5.2.1 不受阻滞条件分析第63-65页
        5.2.2 行驶速度允许波动百分比计算第65-66页
        5.2.3 改进最大绿波带宽模型第66-68页
    5.3 算例分析第68-73页
        5.3.1 干道基本参数第68-69页
        5.3.2 模型求解第69-71页
        5.3.3 对比分析第71-73页
            5.3.3.1 时距图对比第71-72页
            5.3.3.2 仿真对比第72-73页
    5.4 本章小结第73-74页
第六章 面向左转车流的通用干道绿波协调控制模型第74-92页
    6.1 问题描述第74-76页
    6.2 模型建立第76-86页
        6.2.1 左转相位放行方式分析第76-77页
        6.2.2 左转协调绿波带宽模型第77-85页
            6.2.2.1 模型Ⅰ:情况Ⅰ下的绿波带宽模型第78-82页
            6.2.2.2 模型Ⅱ:情况Ⅱ下的绿波带宽模型第82-83页
            6.2.2.3 模型Ⅲ:情况Ⅲ下的绿波带宽模型第83-85页
        6.2.3 二元变量取值与相位放行方式之间的关系第85-86页
    6.3 实例分析第86-91页
        6.3.1 干道基本参数第86-87页
        6.3.2 绿波时距图绘制第87-89页
        6.3.3 仿真对比分析第89-91页
    6.4 本章小结第91-92页
第七章 带有相位优化的新型通用干道绿波信号协调控制模型第92-107页
    7.1 问题描述第92-93页
    7.2 模型建立第93-101页
        7.2.1 模型目标函数第94-95页
        7.2.2 模型约束条件第95-100页
            7.2.2.1 等式约束条件第95页
            7.2.2.2 相位相序约束条件第95-99页
            7.2.2.3 中间变量约束条件第99-100页
        7.2.3 Pband模型第100-101页
    7.3 实例分析第101-105页
        7.3.1 干道基本参数第101-102页
        7.3.2 模型求解结果第102-105页
        7.3.3 仿真对比分析第105页
    7.4 本章小结第105-107页
结论与展望第107-110页
参考文献第110-118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第118-121页
致谢第121-122页
附录第122页

论文共12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大跨径钢桥面铺装体系动力行为研究
下一篇:基于多源数据融合的城市公交系统乘客出行模式挖掘及其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