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地下建筑论文--区域规划、城乡规划论文--城市规划论文--城市规划布局论文--总体规划论文

广州珠江新城核心区建筑公众空间的可持续设计管控策略研究

摘要第5-7页
ABSTRACT第7-8页
第一章 绪论第12-30页
    1.1 研究的背景第12-16页
        1.1.1 我国城市公共空间总量不足第12页
        1.1.2 “建筑公众空间”概念的引入第12-13页
        1.1.3 城市管理者引导建筑公众空间建设成为趋势第13-14页
        1.1.4 建筑公众空间的建设需要持续性设计管控第14-15页
        1.1.5 研究对象第15-16页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第16-26页
        1.2.1 建筑公众空间相关研究第16-23页
        1.2.2 珠江新城核心区的相关研究第23-24页
        1.2.3 设计管控相关研究第24-26页
        1.2.4 研究内容第26页
    1.3 研究目的与意义第26-27页
        1.3.1 研究的目的第27页
        1.3.2 研究的意义第27页
    1.4 研究创新点第27-28页
    1.5 研究方法和框架第28-30页
        1.5.1 论文研究的方法第28页
        1.5.2 研究框架第28-30页
第二章 国内外建筑公众空间建设与管控实践经验第30-74页
    2.1 建筑公众空间的概念阐述第30-37页
        2.1.1 建筑公众空间相关概念区分第30-32页
        2.1.2 国外建筑公众空间设计管控实践第32-34页
        2.1.3 国内建筑公众空间设计管控实践第34-35页
        2.1.4 建筑公众空间的属性第35-36页
        2.1.5 建筑公众空间的类型第36-37页
    2.2 国内外建筑公众空间建设与管控实践案例第37-52页
        2.2.1 纽约私有公共空间(POPS)案例第37-43页
        2.2.2 香港私人发展公众休憩空间(POSPD)案例第43-47页
        2.2.3 旧金山私有公共开放空间(POPOS)案例第47-49页
        2.2.4 新加坡私有公共空间(POPS)案例第49-50页
        2.2.5 深圳公共开放空间案例第50-52页
    2.3 建筑公众空间的规划控制指引经验第52-58页
        2.3.1 认定建筑公众空间专有概念第52-54页
        2.3.2 制定建筑公众空间设计导则第54-57页
        2.3.3 建筑公众空间激励措施第57-58页
    2.4 建筑公众空间的建成认定与评价经验第58-64页
        2.4.1 建筑公众空间的建成认定第58页
        2.4.2 建筑公众空间信息统计第58-59页
        2.4.3 建筑公众空间的现状分析第59-62页
        2.4.4 建筑公众空间分类评价第62-64页
    2.5 建筑公众空间的可持续设计管控策略经验第64-73页
        2.5.1 建筑公众空间信息公开第64-66页
        2.5.2 建立建筑公众空间管理机制第66-68页
        2.5.3 建筑公众空间可持续设计第68-73页
    2.6 本章小结第73-74页
第三章 广州珠江新城核心区建筑公众空间的控制指引第74-83页
    3.1 总体规划中对对建筑公众空间的指引第74-75页
        3.1.1 广州城市总体规划对于建筑公众空间的指引第74页
        3.1.2 珠江新城城市总体规划对于建筑公众空间的指引第74-75页
    3.2 控制规划中对建筑公众空间的指引第75-81页
        3.2.1 广州城市控制规划对于建筑公众空间的指引第75-77页
        3.2.2 珠江新城城市控制规划对于建筑公众空间的指引第77-81页
    3.3 激励措施对建筑公众空间的控制指引第81-82页
        3.3.1 广州对于建筑公众空间的激励措施第81页
        3.3.2 珠江新城对于建筑公众空间的激励措施第81-82页
    3.4 本章小结第82-83页
第四章 广州珠江新城核心区建筑公众空间的建成评价第83-100页
    4.1 广州珠江新城核心区建筑公众空间的认定第83-86页
        4.1.1 建筑公众空间产生原因第83-84页
        4.1.2 建筑公众空间的分布第84-86页
    4.2 建筑公众空间信息统计第86-91页
        4.2.1 建筑公众空间信息表的制定第86-87页
        4.2.2 空间统计信息分析第87-91页
    4.3 建筑公众空间使用功能分类评价第91-94页
        4.3.1 空间分类标准第91-92页
        4.3.2 空间分类评价第92-94页
    4.4 建筑公众空间现状问题总结第94-98页
        4.4.1 自由建设,缺乏统筹第95页
        4.4.2 设计粗糙,形式单一第95-96页
        4.4.3 空间封闭,环境排他第96-97页
        4.4.4 功能脱节,缺乏特色第97-98页
    4.5 现状问题反思第98-99页
        4.5.1 规划对建筑公众空间单独控制第98页
        4.5.2 制定建筑公众空间设计标准第98-99页
        4.5.3 加强空间监督管理第99页
    4.6 本章小结第99-100页
第五章 广州珠江新城核心区建筑公众空间的可持续设计管控策略第100-120页
    5.1 建筑公众空间可持续原则第100-101页
        5.1.1 有效控制第100页
        5.1.2 活力激发第100页
        5.1.3 保留地域性特色第100-101页
    5.2 建筑公众空间的空间改善策略第101-107页
        5.2.1 空间要素第101-103页
        5.2.2 空间感受第103-104页
        5.2.3 绿化景观第104-105页
        5.2.4 公共服务设施第105-107页
    5.3 建筑公众空间可持续管理第107-110页
        5.3.1 设定开放时间第107页
        5.3.2 规定活动准则第107-108页
        5.3.3 建立管理机构第108-109页
        5.3.4 建筑公众空间信息公开第109-110页
        5.3.5 空间设施权属与维护第110页
    5.4 建筑公众空间可持续设计指引——以广东省博物馆广场为例第110-119页
    5.5 本章小结第119-120页
结论第120-123页
参考文献第123-128页
附录第128-145页
    珠江新城核心区建筑公众空间信息统计表第128-144页
    广东省博物馆广场公众空间调查问卷第144-145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第145-146页
致谢第146-147页
附件第147页

论文共14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商业运营视角的大型商业综合体流线设计研究
下一篇:山地中学复合型步行系统设计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