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α-L-鼠李糖苷酶菌种的筛选及其制备橙皮素单葡萄糖苷的研究
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24页 |
1.1 引言 | 第9页 |
1.2 橙皮苷简介 | 第9-16页 |
1.2.1 橙皮苷的理化性质 | 第9-10页 |
1.2.2 橙皮苷的应用研究 | 第10-13页 |
1.2.3 橙皮苷应用的局限性 | 第13页 |
1.2.4 橙皮苷的改性研究进展 | 第13-16页 |
1.3 橙皮素单葡萄糖苷简介 | 第16-18页 |
1.3.1 橙皮素单葡萄糖苷的理化性质 | 第16页 |
1.3.2 橙皮素单葡萄糖苷的应用研究 | 第16-17页 |
1.3.3 橙皮素单葡萄糖苷的制备研究 | 第17-18页 |
1.4 α-L-鼠李糖苷酶的研究 | 第18-20页 |
1.4.1 菌种的筛选方法 | 第18-19页 |
1.4.2 酶活测定方法的研究 | 第19-20页 |
1.4.3 发酵方法的研究 | 第20页 |
1.5 α-L-鼠李糖苷酶的分离纯化研究 | 第20-21页 |
1.5.1 硫酸铵沉淀 | 第20页 |
1.5.2 透析脱盐 | 第20-21页 |
1.6 橙皮素单葡萄糖苷的分离方法 | 第21-22页 |
1.6.1 大孔树脂分离 | 第21页 |
1.6.2 硅胶柱分离 | 第21-22页 |
1.7 论文的研究意义及研究内容 | 第22-24页 |
1.7.1 研究意义 | 第22-23页 |
1.7.2 研究内容 | 第23-24页 |
第二章 产酶菌种的筛选、鉴定及发酵条件研究 | 第24-46页 |
2.1 引言 | 第24页 |
2.2 主要仪器和试剂材料 | 第24-26页 |
2.2.1 主要仪器 | 第24-25页 |
2.2.2 主要试剂和材料 | 第25-26页 |
2.3 实验方法 | 第26-33页 |
2.3.1 菌种的筛选 | 第26-27页 |
2.3.2 菌种的鉴定 | 第27页 |
2.3.3 培养基的优化 | 第27-28页 |
2.3.4 发酵条件的研究 | 第28-29页 |
2.3.5 橙皮苷、橙皮素单葡萄糖苷的测定方法 | 第29-33页 |
2.3.6 酶活的测定方法 | 第33页 |
2.4 实验结果分析讨论 | 第33-44页 |
2.4.1 菌种筛选 | 第33-34页 |
2.4.2 菌种的鉴定 | 第34-36页 |
2.4.3 培养基的优化 | 第36-41页 |
2.4.4 发酵条件的研究 | 第41-44页 |
2.4.5 发酵液中酶解产物的测定 | 第44页 |
2.6 本章小结 | 第44-46页 |
第三章 酶的分离纯化及酶学性质的研究 | 第46-57页 |
3.1 引言 | 第46页 |
3.2 主要仪器和试剂材料 | 第46-47页 |
3.2.1 主要仪器 | 第46页 |
3.2.2 主要试剂 | 第46-47页 |
3.3 实验方法 | 第47-50页 |
3.3.1 酶的分离纯化 | 第47-48页 |
3.3.2 酶学性质的研究 | 第48-50页 |
3.4 实验结果分析讨论 | 第50-56页 |
3.4.1 酶的分离纯化 | 第50-51页 |
3.4.2 酶学性质的研究 | 第51-56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56-57页 |
第四章 橙皮素单葡萄糖苷的分离纯化 | 第57-65页 |
4.1 引言 | 第57页 |
4.2 主要仪器和试剂材料 | 第57-58页 |
4.2.1 主要仪器 | 第57页 |
4.2.2 主要试剂和材料 | 第57-58页 |
4.3 实验方法 | 第58-60页 |
4.3.1 硅胶柱法 | 第58-59页 |
4.3.2 大孔树脂法 | 第59-60页 |
4.4 实验结果分析讨论 | 第60-64页 |
4.4.1 硅胶柱法 | 第60-61页 |
4.4.2 大孔树脂法 | 第61-64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64-65页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第65-67页 |
5.1 总结 | 第65页 |
5.2 展望 | 第65-67页 |
致谢 | 第67-68页 |
参考文献 | 第68-75页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7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