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电工技术论文--输配电工程、电力网及电力系统论文--电力系统的调度、管理、通信论文--电力系统的运行论文

电动汽车接入配电网的可靠性及效益评估

中文摘要第3-4页
英文摘要第4-5页
1 绪论第9-17页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第9-10页
    1.2 电动汽车和V2G技术概述第10-12页
        1.2.1 电动汽车概述第10-11页
        1.2.2 V2G技术概述第11-12页
    1.3 接入配电网的电动汽车充放电功率研究现状第12-13页
    1.4 含电动汽车接入的配电网可靠性评估的研究现状第13-14页
    1.5 电动汽车接入对配电网经济效益影响的研究现状第14-15页
        1.5.1 直接经济效益第14页
        1.5.2 间接经济效益第14-15页
    1.6 本文主要研究工作第15-17页
2 基于V2G模式的电动汽车充、放电功率模型第17-33页
    2.1 引言第17页
    2.2 基于V2G技术的电动汽车充放电策略第17-21页
        2.2.1 V2G系统控制方式第17-18页
        2.2.2 电动汽车充放电控制策略第18-21页
    2.3 电动汽车充电功率模型第21-23页
        2.3.1 电动汽车充电摸式第21-22页
        2.3.2 电动汽车充电功率模型第22-23页
    2.4 计及电动汽车空间特性的放电功率模型第23-25页
        2.4.1 电动汽车空间驾驶特性的影响因素第23页
        2.4.2 电动汽车最优驾驶路线模型第23-24页
        2.4.3 电动汽车放电功率模型第24-25页
    2.5 算例分析第25-30页
        2.5.1 电动汽车充电功率及对配电网负荷的影响分析第27-28页
        2.5.2 电动汽车放电功率及对配电网负荷的影响分析第28-30页
    2.6 小结第30-33页
3 计及电动汽车接入的配电网可靠性评估第33-53页
    3.1 引言第33页
    3.2 配电网元件可靠性模型第33-36页
    3.3 计及电动汽车接入的配电网可靠性指标第36-38页
        3.3.1 配电网可靠性指标第36-37页
        3.3.2 计及配电网故障影响的电动汽车可靠性指标第37-38页
    3.4 配电网元件故障对电动汽车充放电的影响第38-39页
        3.4.1 配电网在电动汽车充电时段发生故障第38-39页
        3.4.2 配电网在电动汽车放电时段发生故障第39页
    3.5 计及电动汽车接入的配电网可靠性评估第39-45页
        3.5.1 时序蒙特卡洛模拟第39-41页
        3.5.2 拉丁超立方抽样第41-42页
        3.5.3 基于拉丁超立方抽样的配电网可靠性评估的时序蒙特卡洛模拟算法第42-45页
    3.6 算例分析第45-50页
        3.6.1 电动汽车接入比对配电网可靠性的影响第45-49页
        3.6.2 电动汽车充电模式对配电网可靠性的影响分析第49-50页
    3.7 小结第50-53页
4 电动汽车接入的配电网效益评估第53-73页
    4.1 引言第53页
    4.2 V2G模式下电动汽车的经济效益评估第53-58页
        4.2.1 峰谷分时电价第53-54页
        4.2.2 V2G模式下的电动汽车充放电市场第54-55页
        4.2.3 电动汽车充放电价模型第55-56页
        4.2.4 电动汽车用户和电力公司的经济效益模型第56-58页
    4.3 电动汽车节能效益评估第58-59页
        4.3.1 燃油汽车单位公里能耗第58页
        4.3.2 电动汽车单位公里能耗第58-59页
        4.3.3 电动汽车接入配电网的节能效益第59页
    4.4 电动汽车减排效益评估第59-60页
        4.4.1 燃油汽车单位公里的CO_2排放量第59页
        4.4.2 电动汽车单位公里的CO_2排放量第59-60页
        4.4.3 电动汽车CO_2减排效益第60页
    4.5 电动汽车接入配电网的可靠性效益评估第60-62页
        4.5.1 用户停电损失的主要影响因素第60-61页
        4.5.2 用户停电损失分类第61页
        4.5.3 电动汽车接入配电网的可靠性效益评估第61-62页
    4.6 算例分析第62-71页
        4.6.1 参数设置第62-63页
        4.6.2 电动汽车用户和电力公司的经济效益分析第63-67页
        4.6.3 不同汽车类型的能耗对比第67-69页
        4.6.4 不同类型汽车的CO_2排放量对比第69页
        4.6.5 电动汽车接入配电网的可靠性效益第69-71页
    4.7 小结第71-73页
5 结论与展望第73-75页
    5.1 结论第73-74页
    5.2 展望第74-75页
致谢第75-77页
参考文献第77-81页
附录第81页
    A.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第81页
    B.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第81页
    C.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第81页

论文共8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频发微震作用下顺层岩质边坡的稳定性研究
下一篇:城市地下交通联系隧道火灾通风网络模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