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水利工程论文--水工勘测水工设计论文--地基基础及其加固论文

频发微震作用下顺层岩质边坡的稳定性研究

摘要第3-4页
英文摘要第4-5页
1 绪论第9-17页
    1.1 研究的背景及意义第9-10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0-15页
        1.2.1 岩质边坡的动力响应研究现状第10-12页
        1.2.2 循环荷载作用下节理岩体的劣化特征研究现状第12-13页
        1.2.3 地震作用下边坡稳定性分析方法研究现状第13-15页
    1.3 主要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第15-17页
        1.3.1 主要研究内容第15页
        1.3.2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第15-17页
2 顺层岩质边坡稳定性影响因素与破坏机制分析第17-33页
    2.1 区域地质背景第17-19页
    2.2 库区顺层岩质岸坡的结构特征第19-21页
    2.3 顺层岩质边坡稳定性影响因素第21-26页
        2.3.1 岩性第21-22页
        2.3.2 岩层倾角及其变化大小第22页
        2.3.3 结构面第22-24页
        2.3.4 水的作用第24-25页
        2.3.5 地震第25-26页
        2.3.6 人类工程活动的影响第26页
    2.4 顺层岩质边坡变形破坏模式第26-31页
        2.4.1 平直层面顺层岩质边坡的破坏模式第26-30页
        2.4.2 变倾角顺层岩质边坡的破坏模式第30-31页
    2.5 本章小结第31-33页
3 岩体中结构面的动力学特性分析第33-49页
    3.1 循环荷载作用下节理剪切特性的概念模式第33-34页
    3.2 节理剪切变形机制分析第34-38页
    3.3 循环荷载作用下节理的应力应变关系第38-47页
        3.3.1 节理的法向刚度第42-43页
        3.3.2 节理的切向刚度第43-44页
        3.3.3 节理的初始起伏角第44-46页
        3.3.4 节理的损伤系数第46-47页
    3.4 本章小结第47-49页
4 地震作用下顺层岩质边坡动力稳定性的数值模拟研究第49-73页
    4.1 地震作用下边坡稳定性分析的拟静力法第49页
    4.2 地震作用下基于安全系数时程曲线法的动力稳定性分析第49-61页
        4.2.1 有限元动力平衡方程第49-50页
        4.2.2 动力稳定性评价指标第50-52页
        4.2.3 模型及参数设置第52-53页
        4.2.4 网格尺寸的选取第53页
        4.2.5 地震波输入第53-55页
        4.2.6 动力安全系数计算第55页
        4.2.7 计算结果分析第55-61页
    4.3 地震作用下基于强度折减思想的边坡动力稳定性分析第61-65页
        4.3.1 动力强度折减法简介第61-63页
        4.3.2 算例分析第63-65页
    4.4 频发微震作用下考虑结构面退化的边坡动力稳定性分析第65-71页
        4.4.1 考虑结构面退化的计算步骤第66页
        4.4.2 算例分析第66-71页
    4.5 本章小结第71-73页
5 顺层岩质边坡动力安全系数的影响因素研究第73-89页
    5.1 引言第73页
    5.2 计算模型及参数设置第73-74页
    5.3 临界状态及滑面判断第74-75页
    5.4 影响因素分析第75-86页
        5.4.1 地震波频率对边坡动力安全系数的影响第75-77页
        5.4.2 坡角对边坡动力安全系数的影响第77-80页
        5.4.3 岩层倾角对边坡动力安全系数的影响第80-82页
        5.4.4 坡高对边坡动力安全系数的影响第82-84页
        5.4.5 结构面间距对边坡动力安全系数的影响第84-86页
    5.5 本章小结第86-89页
6 频发微震作用下三峡库区顺层岩质边坡动力响应及变形分析第89-117页
    6.1 工程地质概况第89-90页
    6.2 三维有限元模型及参数说明第90-93页
        6.2.1 模型的建立以及计算设置第90-92页
        6.2.2 地震荷载的输入第92-93页
    6.3 计算结果分析第93-114页
        6.3.1 工况一的计算结果分析第93-105页
        6.3.2 工况二的计算结果分析第105-114页
    6.4 本章小结第114-117页
7 结论与展望第117-119页
    7.1 结论第117-118页
    7.2 展望第118-119页
致谢第119-121页
参考文献第121-127页
附录第127页
    A. 作者在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第127页
    B. 作者在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项目第127页

论文共12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从《红楼梦》中诗词读中国古典园林艺术
下一篇:电动汽车接入配电网的可靠性及效益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