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1 前言 | 第10-13页 |
1.1 选题依据 | 第10-11页 |
1.1.1 现代生活模式导致幼儿身体活动缺乏 | 第10页 |
1.1.2 我国幼儿体育教育现状不能满足幼儿运动能力的发展 | 第10-11页 |
1.1.3 功能性动作训练对促进幼儿运动能力的发育的优势 | 第11页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11-13页 |
2 国内外文献综述 | 第13-21页 |
2.1 幼儿运动能力的相关研究 | 第13-14页 |
2.1.1 运动能力的界定 | 第13页 |
2.1.2 幼儿运动能力的相关研究 | 第13-14页 |
2.2 功能性动作训练的相关研究 | 第14-18页 |
2.2.1 动作的概念 | 第14-15页 |
2.2.2 功能性动作的界定 | 第15页 |
2.2.3 功能性训练、功能性动作训练的界定 | 第15-16页 |
2.2.4 功能性动作训练的方法与手段 | 第16-17页 |
2.2.5 功能性训练在幼儿体育中的应用 | 第17-18页 |
2.3 Peabody运动发育量表的相关研究 | 第18-21页 |
2.3.1 peabody运动发育量表概述 | 第18-19页 |
2.3.2 peabody运动发育量表的信效度研究 | 第19页 |
2.3.3 peabody发育量表在幼儿运动能力方面的应用 | 第19-21页 |
3 研究对象与方法 | 第21-24页 |
3.1 研究对象 | 第21页 |
3.2 研究方法 | 第21-24页 |
3.2.1 数理统计法 | 第21页 |
3.2.2 文献资料法 | 第21-22页 |
3.2.4 实验干预法 | 第22页 |
3.2.5 测试法 | 第22-24页 |
4 功能性动作训练的创编 | 第24-27页 |
4.1 功能性动作训练的创编原则 | 第24-25页 |
4.1.1 安全性原则 | 第24页 |
4.1.2 针对性原则 | 第24页 |
4.1.3 科学性原则 | 第24页 |
4.1.4 趣味性原则 | 第24-25页 |
4.1.5 核心贯穿始终原则 | 第25页 |
4.2 功能性动作创编的理论基础 | 第25-27页 |
4.2.1 4-5岁幼儿生理发育特点 | 第25页 |
4.2.2 4-5岁幼儿心理发育特点 | 第25-27页 |
5 实验过程 | 第27-36页 |
5.1 研究技术路线图 | 第27页 |
5.2 实验准备(预实验) | 第27页 |
5.3 招募实验对象 | 第27页 |
5.4 实验时间(表3) | 第27-28页 |
5.5 实验指标收集 | 第28-30页 |
5.5.1 BMI | 第28页 |
5.5.2 PEABODY运动发育量表各项指标 | 第28-29页 |
5.5.3 实验条件控制 | 第29-30页 |
5.6 实验方案 | 第30-36页 |
5.6.1 实验干预方案 | 第30-35页 |
5.6.2 实验单次课程设计(表15) | 第35-36页 |
6 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36-43页 |
6.1 实验前后数据分析 | 第36-41页 |
6.2 小结 | 第41-43页 |
7 结论与建议 | 第43-44页 |
7.1 结论 | 第43页 |
7.2 建议 | 第43-44页 |
8 参考文献 | 第44-46页 |
9 致谢 | 第46-47页 |
10 附件 | 第47-5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