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目录 | 第6-9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26页 |
1.1 问题提出 | 第9-10页 |
1.2 研究意义 | 第10-12页 |
1.3 文献综述 | 第12-21页 |
1.3.1 信用行为研究综述 | 第12-14页 |
1.3.2 信用行为评价方法研究综述 | 第14-15页 |
1.3.3 信用行为治理研究综述 | 第15-18页 |
1.3.4 报酬激励机制研究综述 | 第18-19页 |
1.3.5 声誉激励机制研究综述 | 第19-20页 |
1.3.6 建筑市场信用制度建设研究综述 | 第20-21页 |
1.4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 第21-23页 |
1.5 创新点 | 第23-26页 |
第二章 执业信用内涵及经济学分析 | 第26-45页 |
2.1 注册建造师执业信用概述 | 第26-35页 |
2.1.1 注册建造师执业信用内涵 | 第26-29页 |
2.1.2 注册建造师执业信用影响路径分析 | 第29-31页 |
2.1.3 注册建造师执业信用管理 | 第31-35页 |
2.2 注册建造师执业行为的经济学分析 | 第35-44页 |
2.2.1 理性人假设下注册建造师执业行为分析 | 第35-41页 |
2.2.2 有限理性假设下注册建造师执业行为分析 | 第41-44页 |
2.3 本章小结 | 第44-45页 |
第三章 基于三元主体结构的注册建造师执业行为博弈 | 第45-71页 |
3.1 概述 | 第45-47页 |
3.2 注册阶段政府监管机构与准建造师博弈分析 | 第47-53页 |
3.2.1 政府监管机构与准建造师静态博弈分析 | 第48-50页 |
3.2.2 强化惩罚条件下政府监管机构与准建造师静态博弈分析 | 第50页 |
3.2.3 强化惩罚条件下准建造师执业行为动态博弈分析 | 第50-52页 |
3.2.4 分析结论 | 第52-53页 |
3.3 执业阶段政府监管机构与注册建造师博弈分析 | 第53-60页 |
3.3.1 政府监管机构与注册建造师静态博弈分析 | 第53-56页 |
3.3.2 激励条件下政府监管机构与注册建造师静态博弈 | 第56-57页 |
3.3.3 激励条件下注册建造师演化博弈分析 | 第57-59页 |
3.3.4 分析结论 | 第59-60页 |
3.4 执业阶段施工企业与注册建造师博弈分析 | 第60-64页 |
3.4.1 模型假设与构建 | 第60-63页 |
3.4.2 模型求解 | 第63页 |
3.4.3 分析结论 | 第63-64页 |
3.5 执业阶段项目业主与注册建造师博弈分析 | 第64-69页 |
3.5.1 模型假设与构建 | 第65-67页 |
3.5.2 模型求解与分析 | 第67-68页 |
3.5.3 分析结论 | 第68-69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69-71页 |
第四章 信用评价条件下声誉激励与注册建造师执业信用行为策略 | 第71-95页 |
4.1 注册建造师声誉激励理论基础 | 第71-75页 |
4.2 最低行业声誉条件下注册建造师执业信用水平分析 | 第75-79页 |
4.3 声誉激励与注册建造师执业信用行为策略选择 | 第79-87页 |
4.4 注册建造师执业信用行为策略模拟分析 | 第87-93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93-95页 |
第五章 过程管理视角下报酬激励与注册建造师执业信用行为策略 | 第95-107页 |
5.1 概述 | 第95-96页 |
5.2 施工企业薪酬支付与注册建造师执业信用行为策略 | 第96-101页 |
5.2.1 模型假设与构建 | 第96-97页 |
5.2.2 薪酬激励与注册建造师执业信用行为策略选择 | 第97-99页 |
5.2.3 薪酬激励失效情况下施工企业监管策略分析 | 第99-101页 |
5.3 项目业主奖励支付与注册建造师执业信用行为策略 | 第101-104页 |
5.3.1 模型假设与构建 | 第101-102页 |
5.3.2 单阶段奖励支付条件下注册建造师执业信用行为策略 | 第102-103页 |
5.3.3 多阶段奖励支付条件下注册建造师执业信用行为策略 | 第103-104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104-107页 |
第六章 注册建造师执业信用评价指标体系及模型研究 | 第107-125页 |
6.1 概述 | 第107页 |
6.2 后评价视角下基于灰色模糊理论的执业信用评价 | 第107-118页 |
6.2.1 执业信用评价指标体系确立——基于山东省抽样调查 | 第107-112页 |
6.2.2 信用评价方法选择 | 第112-113页 |
6.2.3 基于灰色模糊理论的执业信用评价模型 | 第113-114页 |
6.2.4 实例分析——基于山东省某副省级城市注册建造师调查 | 第114-118页 |
6.3 过程管理视角下基于可信度理论的执业信用评价 | 第118-124页 |
6.3.1 执业信用评价指标体系确立——基于山东省某市抽样调查 | 第118-119页 |
6.3.2 可信度及可信度度量 | 第119-120页 |
6.3.3 过程管理视角下基于可信度理论的执业信用评价模型 | 第120-121页 |
6.3.4 实例分析——基于山东省某项目调查 | 第121-124页 |
6.4 本章小结 | 第124-125页 |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 第125-129页 |
7.1 研究结论 | 第125-127页 |
7.2 研究不足与下一步工作 | 第127-129页 |
参考文献 | 第129-140页 |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 第140-141页 |
致谢 | 第14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