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地下建筑论文--市政工程论文--管线工程论文

城市地下管线信息化建设与实现--以天津市滨海新区为例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第一章 绪论第10-19页
    1.1 城市地下管线信息化概述第10-12页
        1.1.1 城市地下管线信息化的概念第10页
        1.1.2 城市地下管线信息特点第10-11页
        1.1.3 GIS技术概述第11-12页
    1.2 研究的背景与意义第12-13页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3-17页
        1.3.1 国内研究现状第13-15页
        1.3.2 国外研究现状第15-16页
        1.3.3 现有研究不足第16-17页
    1.4 论文研究内容与结构第17-19页
第二章 城市地下管线信息共享平台研究第19-34页
    2.1 城市地下管线数据库设计第20-22页
        2.1.1 数据库设计思路第20页
        2.1.2 数据库安全设计第20-21页
        2.1.3 数据库数据标准设计第21页
        2.1.4 数据库结构设计第21-22页
        2.1.5 数据库数据更新机制第22页
    2.2 城市地下管线综合信息系统的设计第22-27页
        2.2.1 系统总体设计第22-23页
        2.2.2 系统功能设计第23-25页
        2.2.3 系统应用技术环境设计第25-27页
    2.3 城市地下管线信息共享平台设计第27-33页
        2.3.1 数据交换共享第28-29页
        2.3.2 数据服务分析第29页
        2.3.3 数据库平台级共享第29页
        2.3.4 数据服务共享第29-30页
        2.3.5 功能级共享第30页
        2.3.6 文件级共享第30页
        2.3.7 在ArcGIS平台下的系统集成第30页
        2.3.8 数据集成第30-32页
        2.3.9 功能集成第32-33页
    2.4 城市地下管线共享平台运维机制建设第33-34页
第三章 城市地下管线探查技术研究第34-44页
    3.1 城市地下管线探查方法第34-35页
    3.2 城市地下管线探查程序第35-39页
        3.2.1 实地调查第36-37页
        3.2.2 管线物探第37-38页
        3.2.3 图根控制测量第38-39页
        3.2.4 管线点测量第39页
    3.3 城市地下管线探查取舍及精度指标设计第39-41页
        3.3.1 地下管线探查取舍指标设计第39-40页
        3.3.2 精度设计第40-41页
    3.4 城市地下管线探测的质量问题及解决方案第41-44页
        3.4.1 地下管线探测结果的准确性问题第41-42页
        3.4.2 三层质量检查第42-44页
第四章 滨海新区地下管线信息化实现及应用第44-65页
    4.1 滨海新区地下管线信息化现状分析第44-47页
        4.1.1 滨海新区现状第44-46页
        4.1.2 滨海新区地下管线信息管理现状第46页
        4.1.3 滨海新区地下管线信息管理现状问题分析第46-47页
    4.2 滨海新区地下管线信息化建设目标第47-51页
        4.2.1 建设目标确定第47-48页
        4.2.2 建设原则制定第48页
        4.2.3 管理模式目标第48-49页
        4.2.4 管理机制目标第49-51页
    4.3 滨海新区地下管线探查第51-54页
        4.3.1 分期普查第51-53页
        4.3.2 全过程监理第53-54页
        4.3.3 竣工测量第54页
        4.3.4 定期修补测第54页
    4.4 滨海新区地下管线信息共享平台建设第54-62页
        4.4.1 数据库建设第54-55页
        4.4.2 综合信息系统建设第55-58页
        4.4.3 共享平台建设第58-60页
        4.4.4 共享平台运维第60-61页
        4.4.5 共享平台应用第61-62页
    4.5 滨海新区地下管线信息共享平台效益与评价指标分析第62-65页
        4.5.1 实施计划第62页
        4.5.2 资金来源第62页
        4.5.3 社会效益第62-63页
        4.5.4 经济效益第63-65页
第五章 结论第65-67页
参考文献第67-70页
附录第70-72页
致谢第72-73页

论文共7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大直径钢管桩竖向承载能力研究
下一篇:韩国与中国现代住宅小区空间的构成方式比较--以首尔和北京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