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1 绪论 | 第10-16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0页 |
1.2 相关概念及研究范围 | 第10-13页 |
1.2.1 相关概念 | 第10-12页 |
1.2.2 研究范围 | 第12-13页 |
1.3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3页 |
1.4 研究的内容 | 第13-14页 |
1.5 研究的方法与框架 | 第14-16页 |
1.5.1 研究方法 | 第14-15页 |
1.5.2 研究框架 | 第15-16页 |
2 国内外相关理论及研究现状 | 第16-28页 |
2.1 国内外文献综述 | 第16-17页 |
2.2 国外理论发展历程和保护研究 | 第17-20页 |
2.2.1 欧洲相关保护研究 | 第17-19页 |
2.2.2 日本相关保护研究 | 第19-20页 |
2.3 国外相关保护建设实例 | 第20-23页 |
2.3.1 历史名城——华沙 | 第20页 |
2.3.2 世界文化遗产——华沙历史文化中心 | 第20-22页 |
2.3.3 华沙历史文化保护下的城市布局 | 第22-23页 |
2.4 国内相关保护研究 | 第23-24页 |
2.5 国内相关保护建设实例 | 第24-28页 |
2.5.1 世界文化遗产——丽江古城 | 第24-25页 |
2.5.2 丽江历史文化保护的原则和方法 | 第25-26页 |
2.5.3 丽江的保护与规划 | 第26-27页 |
2.5.4 小结 | 第27-28页 |
3 美岱召村落地域文化及现状分析 | 第28-53页 |
3.1 美岱召特有地域文化 | 第28-30页 |
3.2 美岱召概况 | 第30-35页 |
3.2.1 村庄概况 | 第30页 |
3.2.2 美岱召历史 | 第30-35页 |
3.2.3 人.、经济概况 | 第35页 |
3.3 美岱召现状分析 | 第35-47页 |
3.3.1 发展现状问题分析 | 第35-37页 |
3.3.2 村落环境分析 | 第37-39页 |
3.3.3 建筑遗产现状分析 | 第39-43页 |
3.3.4 现状建筑统计分析 | 第43-46页 |
3.3.5 美岱召居民特征分析 | 第46-47页 |
3.4 美岱召历史文化名村地域文化特色及价值分析 | 第47-53页 |
3.4.1 美岱召地域历史文化特色 | 第47-50页 |
3.4.2 美岱召价值定位分析 | 第50-53页 |
4 基于地域文化的美岱召历史文化名村保护规划与措施 | 第53-70页 |
4.1 保护原则与思路 | 第53页 |
4.1.1 保护原则 | 第53页 |
4.1.2 保护思路 | 第53页 |
4.2 保护框架 | 第53-54页 |
4.3 整体风貌保护 | 第54-56页 |
4.3.1 重点保护地段的保护 | 第54-55页 |
4.3.2 核心保护范围的保护 | 第55-56页 |
4.3.3 建设控制地带的保护 | 第56页 |
4.3.4 环境协调区的保护 | 第56页 |
4.4 传统格局与历史风貌保护 | 第56-60页 |
4.4.1 自然环境保护 | 第56-57页 |
4.4.2 空间格局保护 | 第57-58页 |
4.4.3 公共空间保护 | 第58页 |
4.4.4 古树名木保护 | 第58-59页 |
4.4.5 建筑高度控制 | 第59页 |
4.4.6 建筑风貌控制 | 第59-60页 |
4.5 文物建筑的保护与修复 | 第60-61页 |
4.5.1 保护类建筑 | 第60页 |
4.5.2 保留类建筑 | 第60页 |
4.5.3 重建类建筑 | 第60-61页 |
4.5.4 拆除类建筑 | 第61页 |
4.6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 | 第61-63页 |
4.6.1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内容 | 第61-62页 |
4.6.2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措施 | 第62-63页 |
4.7 旅游规划 | 第63-68页 |
4.7.1 旅游发展定位 | 第63-64页 |
4.7.2 旅游客源分析 | 第64-66页 |
4.7.3 旅游开发原则 | 第66页 |
4.7.4 旅游服务设施规划 | 第66-67页 |
4.7.5 旅游线路组织与利用展示 | 第67-68页 |
4.8 实施措施 | 第68-70页 |
4.8.1 健全保护法律机制 | 第68页 |
4.8.2 建立综合的管理体系 | 第68-69页 |
4.8.3 建立地方修缮队伍 | 第69页 |
4.8.4 保护性利用文化遗产 | 第69-70页 |
5 结语 | 第70-72页 |
5.1 回顾总结 | 第70页 |
5.2 主要结论 | 第70-71页 |
5.3 展望与不足 | 第71-72页 |
参考文献 | 第72-74页 |
致谢 | 第74-75页 |
在读期间主要的研究成果 | 第7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