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断舍离”在书法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第一章 引言 | 第8-12页 |
一、问题提出 | 第8页 |
二、选题目的 | 第8-9页 |
三、研究意义 | 第9-12页 |
(一) 书法学习兴趣相关文献少 | 第9页 |
(二) 用“断舍离”法提升书法学习兴趣 | 第9-12页 |
第二章 书法教育 | 第12-20页 |
一、书法教育发展史 | 第12-13页 |
二、书法教育的意义 | 第13-17页 |
(一) 汉字的价值意义 | 第13-14页 |
(二) 书法教育的作用 | 第14-17页 |
三、书法教育的现状 | 第17-18页 |
(一) 素质教育流于形式 | 第17-18页 |
(二) 书法教育未成体系 | 第18页 |
四、书法教育的未来展望 | 第18-20页 |
第三章 “断舍离”教学法 | 第20-38页 |
一、“断舍离”综述 | 第20-23页 |
(一) 概念 | 第20-22页 |
(二) 断舍离相关研究 | 第22-23页 |
二、“断舍离”教学法概念 | 第23-24页 |
三、国内“断舍离”教学应用 | 第24-26页 |
(一) “断舍离”教学相关文献 | 第24-25页 |
(二) “断舍离”教育研究现象及存在的问题 | 第25-26页 |
四、“断舍离”教学法理论 | 第26-29页 |
(一) 断 | 第26-27页 |
(二) 舍 | 第27-28页 |
(三) 离 | 第28-29页 |
五、“断舍离”教学法的实际操作 | 第29-33页 |
(一) “三分法”原则 | 第29-30页 |
(二) “七五一”原则 | 第30-32页 |
(三) “一直美”原则 | 第32-33页 |
六、“断舍离”教学法与其它教学模式的结合 | 第33-38页 |
(一) 其它教学模式 | 第33页 |
(二) “断舍离”与其他模式相结合 | 第33-38页 |
第四章 “断舍离”在书法教学中的应用设计 | 第38-48页 |
一、实验对象界定 | 第38-39页 |
二、设计基本信息 | 第39-40页 |
三、教与学的过程设计 | 第40-44页 |
(一) 教学过程 | 第40-43页 |
(二) 板书设计 | 第43页 |
(三) 教学设计流程 | 第43-44页 |
四、对比分析 | 第44页 |
五、教学反思 | 第44-48页 |
(一) 个人反思 | 第44-45页 |
(二) 学生随机抽查 | 第45-48页 |
结语 | 第48-50页 |
参考文献 | 第50-52页 |
附录 | 第52-56页 |
致谢 | 第5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