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建筑设计论文--民用建筑论文--公共建筑论文--影院、剧院、音乐厅论文

城市语境下的观演建筑设计研究--以延安大剧院设计为例

摘要第3-5页
ABSTRACT第5-6页
1. 绪论第11-21页
    1.1 研究背景第11-13页
        1.1.1 全球化发展趋势及多元化的发展诉求第11-12页
        1.1.2 中国观演建筑的建设浪潮方兴未艾第12-13页
    1.2 课题研究的目的及意义第13-14页
        1.2.1 研究的目的第13页
        1.2.2 研究的意义第13-14页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4-16页
        1.3.1 国外发展水平及研究现状第14-15页
        1.3.2 国内发展水平及研究现状第15-16页
    1.4 本文的研究内容和框架第16-18页
        1.4.1 研究对象第16页
        1.4.2 研究内容第16-17页
        1.4.3 研究方法第17页
        1.4.4 研究框架第17-18页
    1.5 研究创新点第18-19页
    1.6 研究课题相关概念界定第19-21页
        1.6.1 观演建筑第19页
        1.6.2 城市语境第19-21页
2. 解读当代观演建筑的城市语境第21-37页
    2.1 当代城市发展特征第21-22页
        2.1.1 城市增长方式的转变第21页
        2.1.2 城市空间形态的转变第21-22页
        2.1.3 城市发展目标的转变第22页
        2.1.4 城市发展模式的转变第22页
    2.2 我国观演建筑的发展历程第22-29页
        2.2.1 早期剧院建设(19 世纪末至20世纪40年代)第24-25页
        2.2.2 延安时期演出场所——剧场礼堂第25-26页
        2.2.3 新中国初期的剧院建设(20 世纪50年代至90年代中)第26-27页
        2.2.4 世纪之交大剧院时代(20 世纪90年代以来)第27-29页
    2.3 城市发展下观演建筑现状分析及问题探讨第29-34页
        2.3.1 使用功能单一第29页
        2.3.2 服务人群较少第29-31页
        2.3.3 形体求异浮夸,资源浪费严重第31页
        2.3.4 开发修建模式单一第31页
        2.3.5 鲜有“亲密感”探索第31-32页
        2.3.6 厅堂音质追求不高第32-33页
        2.3.7 后期运营困难第33-34页
    2.4 城市语境下观演建筑设计策略研究的必要性第34-36页
        2.4.1 观演建筑本身的特殊性第34页
        2.4.2 社会影响与关注的广泛持久性第34-35页
        2.4.3 建设数量和规模的急剧增长性第35页
        2.4.4 大量占用物资和人力资源的不可避免性第35页
        2.4.5 投资与运营费用的巨量性第35页
        2.4.6 观演建筑渐由标志性到实用性第35-36页
    2.5 本章小结第36-37页
3. 城市语境下的观演建筑案例研究第37-97页
    3.1 观演建筑在城市中的选址第37-47页
        3.1.1 结合城市轴线的位置布局第37-40页
        3.1.2 结合城市重要自然资源的位置布局第40-42页
        3.1.3 结合城市重要文化服务片区的位置布局第42-45页
        3.1.4 其他位置布局第45-47页
        3.1.5 对延安大剧院设计启示第47页
    3.2 观演建筑与城市周边资源的协同整合第47-56页
        3.2.1 周边肌理的协调整合第48-51页
        3.2.2 城市视线的营造第51-53页
        3.2.3 周边建筑控制协同第53-55页
        3.2.4 对延安大剧院设计启示第55-56页
    3.3 观演建筑与城市特色营造第56-72页
        3.3.1 与城市特有自然环境呼应第56-59页
        3.3.2 与城市特有文化的传承与对话第59-61页
        3.3.3 与城市市民生活场景的再现第61-63页
        3.3.4 对延安大剧院设计启示第63-72页
    3.4 观演建筑在新的城市语境下的新尝试第72-93页
        3.4.1 观演建筑的透明性第72-79页
        3.4.2 视觉与听觉的高度追求第79-83页
        3.4.3 城市客厅第83-87页
        3.4.4 绿色可持续性,生态技术的应用第87-91页
        3.4.5 对延安大剧院设计启示第91-93页
    3.5 国内城市语境下的观演建筑设计思考第93-94页
        3.5.1 普适性第94页
        3.5.2 特殊性第94页
    3.6 本章小结第94-97页
4. 延安语境下的延安大剧院设计策略第97-127页
    4.1 延安城市语境的解读第97-109页
        4.1.1 延安城市概况第97页
        4.1.2 延安城市特色第97-105页
        4.1.3 延安新城城市设计概述第105-108页
        4.1.4 延安城市语境小结第108-109页
    4.2 延安语境下的延安大剧院设计策略第109-125页
        4.2.1 延安大剧院在新城中位置第109-112页
        4.2.2 延安大剧院与新城规划的协同第112-116页
        4.2.3 延安大剧院与新城特色的营造第116-120页
        4.2.4 延安大剧院在新城语境下的新尝试第120-125页
    4.3 本章小结第125-127页
5. 延安语境下的延安大剧院表达手法第127-165页
    5.1 项目设计概况第127-134页
        5.1.1 设计背景第127页
        5.1.2 延安新城环境分析第127-128页
        5.1.3 地域控制性因素指导原则第128页
        5.1.4 设计成果第128-134页
    5.2 设计构思与过程第134-139页
        5.2.1 总体构思第134-137页
        5.2.2 设计理念第137-138页
        5.2.3 功能与流线第138-139页
    5.3 剧院实体造型第139-142页
        5.3.1 剧院总体造型的处理第139页
        5.3.2 剧院造型与“窑洞”第139-142页
    5.4 剧院城市文化的表达分析第142-164页
        5.4.1 城市语言的运用与创新第142-146页
        5.4.2 城市特色空间的转译第146-150页
        5.4.3 材料的运用第150-153页
        5.4.4 技术的延用与创新第153-154页
        5.4.5 与自然共生第154-156页
        5.4.6 历史文化的传承第156-164页
    5.5 本章小结第164-165页
6. 结论第165-172页
    6.1 延安大剧院设计总结与评价第165-168页
    6.2 本文研究结论第168-171页
        6.2.1 目前存在的问题第168-169页
        6.2.2 笔者的建议第169-171页
    6.3 进一步研究方向第171-172页
致谢第172-173页
参考文献第173-177页
图表目录第177-187页
附录一 国外著名观演建筑选例第187-193页
附录二 国内观演建筑研究选例(1998-2017)第193-200页
附录三 攻读硕士期间研究成果第200页

论文共20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非遗传承视角下青海河湟地区藏族传统村落公共空间研究
下一篇:基于生态视角的西安梁家滩片区城市设计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