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物流竞争力研究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8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1.2 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1.2.1 理论意义 | 第11页 |
1.2.2 现实意义 | 第11-12页 |
1.3 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12-15页 |
1.3.1 国外研究综述 | 第12-13页 |
1.3.2 国内研究综述 | 第13-15页 |
1.3.3 论文研究问题提出 | 第15页 |
1.4 研究内容与方法 | 第15-18页 |
1.4.1 研究内容 | 第15-17页 |
1.4.2 研究方法 | 第17-18页 |
第二章 区域物流及其相关理论研究 | 第18-27页 |
2.1 区域物流概述 | 第18-19页 |
2.1.1 区域物流内涵 | 第18页 |
2.1.2 区域物流特点 | 第18-19页 |
2.2 区域物流竞争力理论 | 第19-22页 |
2.2.1 区域物流竞争力概念 | 第19-20页 |
2.2.2 区域物流竞争的内部结构 | 第20页 |
2.2.3 区域物流竞争力的特点 | 第20-22页 |
2.3 区域物流竞争力研究现状 | 第22-25页 |
2.3.1 国外物流竞争力研究 | 第22-23页 |
2.3.2 国内物流竞争力的研究 | 第23-25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25-27页 |
第三章 区域物流竞争力评价模型的构建 | 第27-39页 |
3.1 区域物流竞争力影响因素分析 | 第27-29页 |
3.1.1 波特模型理论 | 第27页 |
3.1.2 基于波特模型的区域物流影响因素分析 | 第27-29页 |
3.2 指标模型的构建原则 | 第29-30页 |
3.3 区域物流竞争力指标模型构建 | 第30-37页 |
3.3.1 区域物流竞争力指标模型构建思路及内容 | 第30-32页 |
3.3.2 区域物流现实竞争力指标描述 | 第32-34页 |
3.3.3 区域物流潜在竞争力指标描述 | 第34-37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37-39页 |
第四章 评价方法的选择及数据收集 | 第39-51页 |
4.1 评价方法的选择 | 第39-41页 |
4.1.1 常用评价方法 | 第39-40页 |
4.1.2 评价方法优缺点分析 | 第40-41页 |
4.2 因子分析方法 | 第41-44页 |
4.2.1 因子分析方法原理 | 第41页 |
4.2.2 因子分析方法的数学模型 | 第41-42页 |
4.2.3 因子分析法的基本步骤 | 第42-44页 |
4.3 陕西省物流现状概述 | 第44-48页 |
4.3.1 物流业发展环境概况 | 第44-47页 |
4.3.2 物流市场发展现状 | 第47页 |
4.3.3 基础设施建设现状 | 第47页 |
4.3.4 物流效率现状概述 | 第47-48页 |
4.4 数据收集 | 第48-49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49-51页 |
第五章 陕西省区域物流竞争力实例分析 | 第51-68页 |
5.1 区域物流现实竞争力评价分析 | 第51-56页 |
5.1.1 原始数据标准化 | 第51-52页 |
5.1.2 因子分析 | 第52-54页 |
5.1.3 计算因子得分 | 第54-56页 |
5.2 区域物流潜在竞争力评价分析 | 第56-61页 |
5.2.1 原始数据标准化 | 第56-57页 |
5.2.2 因子分析 | 第57-60页 |
5.2.3 计算因子得分 | 第60-61页 |
5.3 区域物流综合竞争力分析 | 第61-63页 |
5.4 政策建议 | 第63-67页 |
5.4.1 营造良好的物流发展环境 | 第64-65页 |
5.4.2 优化产业结构,建设地区物流品牌 | 第65页 |
5.4.3 加大投资力度,优化基础设施 | 第65-66页 |
5.4.4 提高信息化水平,建设物流信息平台 | 第66-67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67-68页 |
论文主要结论及展望 | 第68-70页 |
(1)主要结论 | 第68-69页 |
(2)论文展望 | 第69-70页 |
参考文献 | 第70-74页 |
附录一 | 第74-76页 |
攻读学位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 第76-77页 |
致谢 | 第7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