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2-3页 |
Abstract | 第3-4页 |
绪论 | 第7-13页 |
一、选题依据及意义 | 第7-9页 |
(一) 选题依据 | 第7-8页 |
(二) 研究意义 | 第8-9页 |
二、研究现状 | 第9-11页 |
三、研究方法与创新之处 | 第11-13页 |
(一) 研究方法 | 第11-12页 |
(二)创新之处 | 第12-13页 |
第一章 恽代英宣传思想形成的条件 | 第13-24页 |
一、恽代英宣传思想形成的时代背景 | 第13-15页 |
(一) 国际背景 | 第13-14页 |
(二) 国内背景 | 第14-15页 |
二、恽代英宣传思想形成的理论渊源 | 第15-18页 |
(一) 家族文化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 第15-16页 |
(二) 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 | 第16-18页 |
三、恽代英宣传思想的实践基础 | 第18-21页 |
(一) 创办社团书社 | 第18-19页 |
(二) 从事学校教育 | 第19-20页 |
(三) 主编期刊杂志 | 第20-21页 |
四、恽代英宣传思想形成的主观条件 | 第21-24页 |
(一) 勤奋学习,刻苦钻研 | 第21-22页 |
(二) 深入基层,甘于奉献 | 第22-24页 |
第二章 恽代英宣传思想的形成历程、基本内容及主要特征 | 第24-36页 |
一、恽代英宣传思想形成的历程 | 第24-27页 |
(一) 恽代英宣传思想的萌芽 | 第24-25页 |
(二) 恽代英宣传思想的形成 | 第25-26页 |
(三) 恽代英宣传思想的成熟 | 第26-27页 |
二、恽代英宣传思想的基本内容 | 第27-32页 |
(一) 突出宣传工作的基础地位 | 第27-28页 |
(二) 明确宣传工作的主要任务 | 第28-29页 |
(三) 注重宣传工作的基本方法 | 第29-31页 |
(四) 强调宣传者必备的素质 | 第31-32页 |
三、恽代英宣传思想的主要特征 | 第32-36页 |
(一) 立足革命实践 | 第32-33页 |
(二) 注重宣传效率 | 第33-34页 |
(三) 坚持贴近群众 | 第34-36页 |
第三章 恽代英宣传思想的历史意义与当代启示 | 第36-45页 |
一、历史意义 | 第36-40页 |
(一) 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宣传思想 | 第36-37页 |
(二) 奠定了党的早期宣传工作的理论基础 | 第37-39页 |
(三) 促进了党的早期宣传工作的蓬勃开展 | 第39-40页 |
二、当代启示 | 第40-45页 |
(一) 明确宣传工作的重要性 | 第40-41页 |
(二) 注重宣传工作的实效性、针对性 | 第41-42页 |
(三) 加强宣传工作队伍建设 | 第42-45页 |
结语 | 第45-46页 |
参考文献 | 第46-52页 |
致谢 | 第52-53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53-5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