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交通运输论文--公路运输论文--汽车工程论文--汽车试验论文--整车试验论文

轿车正面碰撞驾驶员侧约束系统仿真模型建立及性能优化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页
第一章 绪论第9-19页
    1.1 汽车被动安全技术的研究意义第9-10页
    1.2 汽车正面碰撞研究的意义和现状第10-13页
        1.2.1 汽车正面碰撞研究的意义第10-11页
        1.2.2 汽车正面碰撞研究的现状和内容第11-13页
    1.3 约束系统的作用与发展第13-16页
        1.3.1 安全带的作用与发展第13-14页
        1.3.2 安全气囊第14-16页
    1.4 汽车正面碰撞的研究方法第16-18页
        1.4.1 碰撞仿真分析第16-17页
        1.4.2 滑台试验第17-18页
        1.4.3 实车碰撞试验第18页
    1.5 课题研究内容和方法第18-19页
第二章 正面碰撞乘员约束系统的评价方法第19-25页
    2.1 概述第19页
    2.2 正面碰撞中的乘员伤害评价第19-22页
        2.2.1 头部伤害评价第19-20页
        2.2.2 颈部伤害评价第20页
        2.2.3 胸部伤害评价第20-21页
        2.2.4 大腿伤害评价第21页
        2.2.5 小腿伤害评价第21页
        2.2.6 完全伤害评价第21-22页
    2.3 正面碰撞相关法规及新车评价规程第22-24页
        2.3.1 国内外正面碰撞法规第22-23页
        2.3.2 新车评价规程第23-24页
    2.4 小结第24-25页
第三章 约束系统数据采集试验第25-34页
    3.1 概述第25页
    3.2 实车碰撞试验第25-32页
        3.2.1 实车碰撞试验主要设备第25-27页
        3.2.2 试验准备第27-30页
        3.2.3 试验后处理第30-32页
    3.3 零部件试验第32页
        3.3.1 座椅试验第32页
        3.3.2 安全带织带特性曲线第32页
        3.3.3 安全带卷收器试验第32页
        3.3.4 安全气囊气体发生器试验第32页
    3.4 小结第32-34页
第四章 正面碰撞驾驶员约束系统仿真模型的建立第34-47页
    4.1 概述第34页
    4.2 MADYMO 软件介绍第34-36页
    4.3 车体模型第36-38页
    4.4 假人模型第38-39页
    4.5 安全带模型第39-41页
    4.6 安全气囊模型第41-42页
    4.7 接触定义第42-43页
    4.8 模型输入及输出第43-44页
    4.9 仿真模型的有效性验证第44-45页
    4.10 小结第45-47页
第五章 驾驶员约束系统的性能优化第47-64页
    5.1 概述第47页
    5.2 驾驶员约束系统优化的内容第47-48页
    5.3 约束系统参数的灵敏度分析第48-52页
        5.3.1 灵敏度分析概念第48页
        5.3.2 约束系统参数对驾驶员损伤的影响第48-49页
        5.3.3 约束系统各参数的灵敏度分析第49-52页
    5.4 约束系统参数的优化第52-60页
        5.4.1 试验设计第52-53页
        5.4.2 正交试验设计第53-55页
        5.4.3 极差分析法第55-56页
        5.4.4 约束系统的参数优化第56-60页
    5.5 约束系统对女性驾驶员的保护性能验证第60-62页
        5.5.1 女性驾驶员安全性验证的意义第60页
        5.5.2 女性驾驶员约束系统模型的调整第60-61页
        5.5.3 女性驾驶员安全性能的评价第61-62页
    5.6 小结第62-64页
第六章 结论和展望第64-66页
    6.1 结论第64页
    6.2 研究展望第64-66页
参考文献第66-70页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第70-71页
致谢第71页

论文共7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面向报废汽车回收再利用的评价研究
下一篇:信号交叉口左转车流通行能力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