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交通运输论文--公路运输论文--汽车工程论文--汽车结构部件论文--行走系统论文--悬挂论文

安装液压互联悬架的车辆建模及模态分析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页
第1章 绪论第9-18页
    1.1 课题的研究背景及意义第9-10页
    1.2 液压互联悬架的研究现状第10-12页
    1.3 模态识别方法的发展历程及现状第12-13页
    1.4 侧翻机理及评价准则第13-16页
    1.5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和目的第16页
    1.6 本章小结第16-18页
第2章 液压互联悬架系统整车模型的建立第18-32页
    2.1 抗侧翻液压互联悬架方案介绍第18-21页
    2.2 车辆系统动力学模型的建立第21-24页
    2.3 耦合边界条件的确立第24-26页
    2.4 液压互联悬架系统模型的建立第26-30页
        2.4.1 各个液压元件数学模型的建立第26-28页
        2.4.2 液压互联悬架阻抗传递矩阵的建立第28-30页
    2.5 机液系统耦合微分方程的建立第30-31页
    2.6 本章小结第31-32页
第3章 模态参数识别试验第32-38页
    3.1 模态识别试验的测试标准第32-33页
    3.2 模态识别试验的准备工作第33-34页
    3.3 跌落试验流程与步骤第34-35页
    3.4 试验数据的处理与分析第35-36页
    3.5 研究结果对比第36-37页
    3.6 本章小结第37-38页
第4章 抗侧翻液压互联悬架校车的模态分析第38-45页
    4.1 模态分析理论基础第38-41页
        4.1.1 模态识别方法第38页
        4.1.2 特征值辨识第38-40页
        4.1.3 模态参数求解第40-41页
    4.2 安装液压互联悬架校车的模态分析第41-42页
    4.3 对比与分析第42-44页
    4.4 本章小结第44-45页
第5章 液压互联悬架校车各参数影响效果分析第45-60页
    5.1 耦合系统参数选择及获取第45-46页
    5.2 车辆系统参数的影响效果分析第46-50页
        5.2.1 悬架刚度的影响分析第46-48页
        5.2.2 悬架阻尼的影响分析第48-50页
    5.3 液压系统各部件参数的影响效果分析第50-54页
        5.3.1 阻尼阀参数的影响效果分析第50-51页
        5.3.2 蓄能器参数的影响效果分析第51-53页
        5.3.3 管路压力的影响分析效果第53-54页
    5.4 影响效果分析总结第54-56页
    5.5 阻尼阀匹配分析第56-59页
    5.6 本章小结第59-60页
总结与展望第60-62页
参考文献第62-66页
致谢第66-67页
附录 A 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第67页

论文共6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液压互联悬架建模及控制策略研究
下一篇:半挂车车架及其举升系统的结构设计与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