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高等教育论文--各类型高等学校论文--短期大学(初级学院、社区学院)论文

美国社区学院课程设置趋势对云南地方新建本科院校的启示

中文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5页
绪论第10-27页
    第一节 选题缘由第10-12页
        一、 美国社区学院课程设置自身的吸引力第10-11页
        二、 云南地方新建本科院校的涌现第11页
        三、 自身的研究兴趣第11-12页
    第二节 相关概念的界定第12-15页
        一、 美国社区学院第12页
        二、 课程和课程设置第12-14页
        三、 地方新建本科院校第14-15页
    第三节 国内外相关研究的现状第15-23页
        一、 文献检索情况说明第15-16页
        二、 美国社区学院课程的研究第16页
        三、 美国社区学院课程设置的研究第16-18页
        四、 美国社区学院课程类型的研究第18-20页
        五、 我国相关内容方面的研究第20-23页
    第四节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第23-24页
        一、 研究的目的第23页
        二、 研究的意义第23-24页
    第五节 研究的内容、思路和方法第24-27页
        一、 研究的内容第24-25页
        二、 研究思路第25页
        三、 研究方法第25-27页
第一章 美国社区学院课程设置趋势的回顾与展望第27-40页
    第一节 职业教育课程初现并得到发展第27-28页
    第二节 职业教育课程发力并得到加强第28-29页
    第三节 区域性服务课程进入公众视野第29-31页
    第四节 社区学院课程设置趋势的展望第31-32页
    第五节 杰裴逊社区学院和戴得社区学院概况第32-34页
        一、 杰裴逊社区学院概况第32-33页
        二、 戴德社区学院概况第33-34页
    第六节 杰裴逊与戴德社区学院课程设置个案分析第34-39页
        一、 课程设置类型第34-36页
        二、 课程设置分析第36-39页
    第七节 美国社区学院课程设置特点的梳理第39-40页
第二章 云南地方新建本科院校课程设置现状的调查研究第40-53页
    第一节 对学生调查结果的数据分析第40-47页
        一、 从学生对专业课程的适应度来看第40-42页
        二、 从学生对课程设置以及教学的期待程度来看第42-45页
        三、 从学生对自身技能的评价和期待来看第45-47页
    第二节 对教师调查结果的数据分析第47-53页
        一、 从教师对课程设置合理性的认可度来看第48-49页
        二、 从教师对课程选择的倾向性来看第49-51页
        三、 从教师对课程设置和课程评价的建议来看第51-53页
第三章 云南地方新建本科院校在课程设置方面存的问题第53-59页
    第一节 课程设置与定位还处于摸索阶段第53-55页
    第二节 专业课程种类设置趋同缺乏特色第55-57页
    第三节 课程设置缺乏动态性不能适应市场需求变化第57页
    第四节 课程设置的时空延续性还有待加强第57-59页
第四章 对云南地方新建本科院校课程设置方面的启示第59-69页
    第一节 课程设置应具备发展终身教育的潜力第59-61页
        一、 课程的终身传授性第59页
        二、 课程的培养连贯性第59-60页
        三、 课程的终身可学性第60-61页
    第二节 课程设置要促进职业性课程走向完善第61-64页
        一、 提高职业教育类课程的含金量第61-62页
        二、 关注职业教育课程的市场导向第62-64页
    第三节 课程设置紧扣区域发展需求第64-66页
        一、 课程设置主动参与地方经济社会的发展过程第64-65页
        二、 课程开发与设置可以依托和共享区域发展成果第65页
        三、 课程设置区域化是实现校企共赢的最佳选择第65-66页
    第四节 课程设置突出实践性以实用为主第66-69页
        一、 课程设置需要进行多方位考虑第66-67页
        二、 课程设置需要把实用性放首位第67-69页
结语第69-70页
参考文献第70-75页
附录 A第75-77页
附录 B第77-79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成果第79-80页
致谢第80页

论文共8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高校辅导员职业倦怠研究
下一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