锅炉烟气余热利用系统流程优化及关键设备实验
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16页 |
1.1 锅炉烟气余热利用的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11-12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 第12-14页 |
1.2.1 烟气余热利用技术现状及趋势 | 第12-13页 |
1.2.2 烟气余热利用系统关键设备现状及趋势 | 第13-14页 |
1.3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14-16页 |
第二章 常规烟气余热利用系统 | 第16-24页 |
2.1 集成低温省煤器的常规烟气余热利用系统 | 第16-19页 |
2.1.1 烟气余热量计算 | 第17-18页 |
2.1.2 烟气余热利用的能级匹配 | 第18-19页 |
2.2 电站热力系统的热力学分析方法 | 第19-22页 |
2.2.1 热平衡法 | 第19-20页 |
2.2.2 等效焓降法 | 第20-22页 |
2.2.3 特殊函数法 | 第22页 |
2.2.4 循环函数法 | 第22页 |
2.2.5 矩阵法 | 第22页 |
2.3 烟气余热利用系统的约束条件 | 第22-23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23-24页 |
第三章 烟气余热利用系统水侧优化 | 第24-30页 |
3.1 案例机组概况 | 第24-25页 |
3.1.1 锅炉侧参数 | 第24页 |
3.1.2 汽机侧参数 | 第24-25页 |
3.2 低温省煤器水侧联结方式设计 | 第25-26页 |
3.3 各方案的热力学分析 | 第26-27页 |
3.4 烟气余热利用系统水侧优化设计原则讨论 | 第27-28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28-30页 |
第四章 烟气余热利用系统烟气侧优化 | 第30-36页 |
4.1 烟气侧串联和并联余热利用系统设计 | 第30-32页 |
4.1.1 烟气侧串联余热利用系统 | 第30-31页 |
4.1.2 烟气侧并联余热利用系统 | 第31-32页 |
4.2 烟气侧串联和并联余热利用系统的热力学比较 | 第32-34页 |
4.2.1 三种方案的T-Q图对比分析 | 第32-34页 |
4.2.2 三种方案的热力计算结果分析 | 第34页 |
4.3 本章小结 | 第34-36页 |
第五章 塑料换热器传热性能实验研究 | 第36-48页 |
5.1 塑料换热器的优缺点 | 第36-37页 |
5.2 塑料换热器实验平台 | 第37-41页 |
5.2.1 实验系统介绍 | 第37-41页 |
5.2.1.1 实验用塑料换热器 | 第39-40页 |
5.2.1.2 冷水机 | 第40-41页 |
5.3 塑料换热器传热性能实验过程 | 第41-44页 |
5.4 实验结果分析 | 第44-46页 |
5.4.1 实验数据分析方法 | 第44-45页 |
5.4.2 实验数据处理与分析 | 第45-46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46-48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48-50页 |
6.1 研究工作的总结 | 第48-49页 |
6.2 工作展望 | 第49-50页 |
参考文献 | 第50-53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 | 第53-54页 |
硕士学位论文科研项目背景 | 第54-55页 |
致谢 | 第5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