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中国政治论文--国家行政管理论文--国家机关工作与人事管理论文

新媒体环境下政策传播的风险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1 绪论第9-20页
    1.1 研究缘起:选题背景及意义第9-10页
    1.2 理论基础第10-14页
        1.2.1 乌尔里希·贝克的风险社会理论第10-11页
        1.2.2 风险沟通理论:批判修辞模式和信任第11-13页
        1.2.3 戴维·伊斯顿的政治系统论第13-14页
    1.3 文献综述第14-17页
        1.3.1 风险社会视角下政策研究回顾第14-15页
        1.3.2 政策传播的研究现状第15-17页
    1.4 研究思路第17-18页
    1.5 研究方法第18页
    1.6 创新与不足第18-20页
2 新媒体环境下政策传播的风险:现状及原因第20-25页
    2.1 二次传播效应营造真实和虚假信息并存的政策传播环境第22页
    2.2 新媒体信息开放促进公众舆论监督加强第22-23页
    2.3 新媒体环境下公众对利益分配提出要求第23页
    2.4 新媒体形成的线上线下联动为决策者施加压力第23-25页
3 新媒体环境下政策传播风险呈现的典型模式第25-44页
    3.1 舆论倒逼决策风险第25-32页
        3.1.1 案例:周口平坟事件第25-28页
        3.1.2 舆论倒逼决策风险的典型模式第28-32页
    3.2 政策误读风险第32-39页
        3.2.1 案例:新交规网络传言事件第32-35页
        3.2.2 政策误读风险的典型模式第35-39页
    3.3 政策回应风险第39-44页
        3.3.1 案例:教授回应“退休后去做园丁洗衣服”第39-40页
        3.3.2 政策回应风险的典型模式第40-44页
4 新媒体环境下政策传播的风险沟通机制建构第44-51页
    4.1 政策传播风险评估指标第44-46页
        4.1.1 舆论倒逼决策风险的指标——政策的合理性与合法性第44-45页
        4.1.2 政策误读风险的指标——公众对信息的解读及政策传播的方式第45-46页
        4.1.3 政策回应风险——政策制定者的态度和技巧第46页
    4.2 舆论倒逼决策风险的沟通机制建构第46-48页
        4.2.1 施放“决策气球”,做好前期信息收集和决策论证第46-47页
        4.2.2 创新听证参与方式,建立合理的公众参与决策的平台第47-48页
    4.3 政策误读风险的沟通机制建构第48-49页
        4.3.1 搭建良好的沟通桥梁,实现信息流动平衡第48-49页
        4.3.2 发挥 NGO 的作用,实现风险分担主体平衡第49页
    4.4 政策回应的风险沟通机制建构第49-51页
        4.4.1 完善信息公开制度第49-50页
        4.4.2 提高政府机构工作人员媒介素养第50-51页
5 结语第51-52页
参考文献第52-54页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第54-55页
致谢第55页

论文共5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我国基层公务员考核问题及对策研究--以豫北地区X单位为例
下一篇:突发公共事件中地方政府形象重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