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第一章 前言 | 第7-13页 |
1.1 选题的背景及意义 | 第7-8页 |
1.1.1 选题的背景 | 第7页 |
1.1.2 选题的意义 | 第7-8页 |
1.2 文献综述 | 第8-11页 |
1.2.1 国内外情境教学研究现状 | 第8-10页 |
1.2.2 国内外真实性情境教学研究现状 | 第10-11页 |
1.3 研究的目的和内容 | 第11-12页 |
1.4 研究方法 | 第12-13页 |
第二章 情境教学的理论基础与核心概念 | 第13-20页 |
2.1 课题的理论基础 | 第13-17页 |
2.1.1 生活教育理论 | 第13-14页 |
2.1.2 现代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 第14-15页 |
2.1.3 情境-认知学习理论 | 第15页 |
2.1.4 陈鹤琴的“活教育”思想 | 第15-16页 |
2.1.5 真实性情境教学的目的在于实现学生的真实发展 | 第16-17页 |
2.2 核心概念 | 第17-20页 |
2.2.1 教学情境 | 第17-18页 |
2.2.2 真实性教学情境 | 第18-20页 |
第三章 中学物理情境教学对学生学习影响的现状调查与分析 | 第20-27页 |
3.1 有关情境教学的调查问卷设计 | 第20页 |
3.2 调查问卷分析 | 第20-25页 |
3.2.1 调查问卷具体分析 | 第20-22页 |
3.2.2 调查问卷统计分析 | 第22-25页 |
3.3 影响学生学习兴趣的归因 | 第25-27页 |
3.3.1 感兴趣的原因归类统计 | 第25-26页 |
3.3.2 不感兴趣的原因归类统计 | 第26-27页 |
第四章 基于真实性情境的中学物理课堂教学实践探究 | 第27-46页 |
4.1 创设真实性情境的基本原则 | 第27-28页 |
4.1.1 生活性原则 | 第27页 |
4.1.2 问题性原则 | 第27-28页 |
4.1.3 开放性原则 | 第28页 |
4.2 真实性情境教学的策略 | 第28-32页 |
4.2.1 选用学生熟悉而鲜活的问题生成教学情境 | 第28-29页 |
4.2.2 突出物理实验的真实性 | 第29-31页 |
4.2.3 物理习题回归生活 | 第31-32页 |
4.3 基于真实性情境的中学物理课堂教学设计与实践探究 | 第32-46页 |
4.3.1 教学案例A:超重与失重概念的引入 | 第32-34页 |
4.3.2 教学案例B:牛顿第三定律 | 第34-40页 |
4.3.3 教学案例C:生活中的圆周运动 | 第40-45页 |
4.3.4 教学效果反馈 | 第45-46页 |
第五章 结束语 | 第46-48页 |
5.1 研究的结论与反思 | 第46-47页 |
5.2 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 第47-48页 |
致谢 | 第48-49页 |
参考文献 | 第49-51页 |
附录1 | 第51-52页 |
附录2 | 第52-5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