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21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0-12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0页 |
1.1.2 问题提出 | 第10-11页 |
1.1.3 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评述 | 第12-15页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1.2.3 研究评述 | 第14-15页 |
1.3 相关理论 | 第15-18页 |
1.3.1 成本业绩评价 | 第15页 |
1.3.2 财务评价 | 第15-16页 |
1.3.3 经济资本管理 | 第16页 |
1.3.4 绩效考评方法 | 第16-18页 |
1.4 研究方法 | 第18-19页 |
1.5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 第19-21页 |
1.5.1 研究内容 | 第19-20页 |
1.5.2 技术路线 | 第20-21页 |
第2章 省建行绩效考核指标体系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 第21-29页 |
2.1 企业简介 | 第21-23页 |
2.1.1 企业概况 | 第21页 |
2.1.2 企业组织结构 | 第21-23页 |
2.2 省建行绩效考核指标体系管理现状 | 第23-24页 |
2.2.1 省建行绩效考核管理现状 | 第23页 |
2.2.2 省建行绩效考核指标体系管理现状 | 第23-24页 |
2.3 省建行绩效考核指标体系管理中的主要问题 | 第24-26页 |
2.3.1 各考核部门对指标考核角度不同 | 第25页 |
2.3.2 考核指标在内部员工激励制度方面效果不够 | 第25页 |
2.3.3 业务考核类与成本类指标分类存在交叉情况 | 第25-26页 |
2.3.4 财务费用类指标和风险考核类指标缺少计算规则 | 第26页 |
2.3.5 资本性考核类指标分解不够细化 | 第26页 |
2.4 省建行绩效考核指标体系管理问题原因分析 | 第26-28页 |
2.4.1 管理层对绩效考核指标体系重视性不够 | 第27页 |
2.4.2 绩效考核指标评价体系不完善 | 第27-28页 |
2.4.3 关键指标的缺失导致监管力度不够 | 第28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28-29页 |
第3章 省建行绩效考核指标体系重构 | 第29-58页 |
3.1 重新构建省建行绩效考核指标体系的原则 | 第29-30页 |
3.1.1 经济增加值考核原则 | 第29页 |
3.1.2 经济资本管理原则 | 第29-30页 |
3.1.3 关键业务指标考核原则 | 第30页 |
3.2 重新构建省建行绩效考核指标体系的前提 | 第30-33页 |
3.2.1 产品梳理 | 第30-32页 |
3.2.2 确立指标分类标准 | 第32页 |
3.2.3 重构的方法 | 第32-33页 |
3.3 省建行绩效考核指标体系重构 | 第33-57页 |
3.3.1 业务考核指标体系重构 | 第33-38页 |
3.3.2 财务费用考核指标体系重构 | 第38-40页 |
3.3.3 风险考核指标体系重构 | 第40-42页 |
3.3.4 成本考核指标体系重构 | 第42-51页 |
3.3.5 资本性考核指标体系重构 | 第51-54页 |
3.3.6 储蓄网点考核指标体系重构 | 第54-57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57-58页 |
第4章 省建行绩效考核指标体系重构后的实施及保障措施 | 第58-66页 |
4.1 省建行绩效考核指标体系实施措施 | 第58-61页 |
4.1.1 制定绩效考核指标体系的实施目标 | 第58-59页 |
4.1.2 实施方法 | 第59页 |
4.1.3 实施步骤 | 第59-60页 |
4.1.4 绩效反馈 | 第60-61页 |
4.2 省建行绩效考核指标体系重构后的局限性 | 第61-63页 |
4.2.1 落后的体制无法与先进的绩效考核指标体系相适应 | 第61-62页 |
4.2.2 基层员工参与性差 | 第62页 |
4.2.3 指标权重分配影响基层银行业务发展 | 第62-63页 |
4.3 省建行绩效考核指标体系重构后实施的保障措施 | 第63-65页 |
4.3.1 提升管理水平 | 第63-64页 |
4.3.2 及时有效沟通 | 第64页 |
4.3.3 寻找考核平衡点 | 第64-65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65-66页 |
结论 | 第66-67页 |
参考文献 | 第67-71页 |
后记 | 第71-72页 |
个人简历 | 第7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