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第1章 导论 | 第9-17页 |
1.1 研究缘起 | 第9-10页 |
1.2 研究现状 | 第10-13页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0-11页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1.3 研究的意义 | 第13-14页 |
1.3.1 理论意义 | 第13页 |
1.3.2 实践价值 | 第13-14页 |
1.4 研究思路和方法 | 第14-17页 |
1.4.1 研究思路 | 第14页 |
1.4.2 研究方法 | 第14-17页 |
第2章 核心概念界定与辨析 | 第17-25页 |
2.1 课程领导 | 第17-18页 |
2.2 课程领导共同体 | 第18-21页 |
2.2.1 共同体 | 第18-20页 |
2.2.2 课程领导共同体 | 第20-21页 |
2.3 相关概念辨析 | 第21-25页 |
2.3.1 课程领导与课程管理 | 第21-23页 |
2.3.2 课程领导与教学领导 | 第23-25页 |
第3章 多元主体参与的学校课程领导共同体——学校课程领导的新模式 | 第25-39页 |
3.1 西方国家关于学校课程领导的模式 | 第25-27页 |
3.1.1 美国的CLI模式 | 第25页 |
3.1.2 英国的学科课程领导模式 | 第25-26页 |
3.1.3 澳大利亚的促进有效教与学的课程领导模式 | 第26页 |
3.1.4 加拿大的DIME模式 | 第26-27页 |
3.2 我国学校课程领导模式 | 第27-29页 |
3.2.1 层级式领导共同体模式 | 第28页 |
3.2.2 学科式课程领导共同体 | 第28页 |
3.2.3 分布式课程领导共同体 | 第28-29页 |
3.3 几种典型的课程领导观点 | 第29-32页 |
3.3.1 创造性课程领导 | 第29页 |
3.3.2 分享式课程领导 | 第29-30页 |
3.3.3 转型的课程领导 | 第30-32页 |
3.4 学校课程领导新趋向——多元主体参与的学校课程领导共同体建设 | 第32-39页 |
3.4.1 参与学校课程领导共同体的各主体要素分析 | 第32-34页 |
3.4.2 参与学校课程领导共同体的各主体职责分析 | 第34-36页 |
3.4.3 参与学校课程领导共同体的主体间关系分析 | 第36-39页 |
第4章 参与学校课程领导共同体的各主体交往现状及原因分析 | 第39-49页 |
4.1 现状一:观念层面——对学校课程领导了解不足,认识模糊 | 第39-41页 |
4.1.1 课程意识淡薄,课程领导参与意愿不强 | 第39-40页 |
4.1.2 观念滞后,课程领导与课程管理混淆 | 第40-41页 |
4.2 现状二:技术层面——课程领导权力缺失,能力有限 | 第41-44页 |
4.2.1 课程领导理论知识欠缺,专业能力不足 | 第41-42页 |
4.2.2 校长课程领导力有待提高 | 第42页 |
4.2.3 教师课程领导权力缺失 | 第42-44页 |
4.3 现状三:资源层面——学校课程资源单一,课程领导法规不健全 | 第44-45页 |
4.3.1 学校课程资源有待开发与整合 | 第44-45页 |
4.3.2 学校课程领导的制度法规政策不健全 | 第45页 |
4.4 现状四:文化层面——学校课程文化“断层”,陷入角色冲突 | 第45-49页 |
4.4.1 学校课程领导文化氛围未浓 | 第45-46页 |
4.4.2 传统应试文化影响深重 | 第46页 |
4.4.3 学校文化封闭守旧,主体角色冲突 | 第46-49页 |
第5章 改进学校课程领导共同体建设的几点建议 | 第49-57页 |
5.1 加深学校课程领导的意义理解,唤醒课程主体参与意识 | 第49-50页 |
5.1.1 重建课程观念,为学校课程领导提供理念支撑 | 第49页 |
5.1.2 改进课程管理体制,为学校课程领导提供制度保障 | 第49-50页 |
5.1.3 加深学校课程领导的意义理解,为学校课程领导寻求精神感召力 | 第50页 |
5.2 提高学校课程领导主体的素质和能力,赋予各主体相应权力和职责 | 第50-53页 |
5.2.1 提高校长学校课程领导力 | 第50-51页 |
5.2.2 促进教师专业水平发展 | 第51页 |
5.2.3 开发学生、家长及社区人员自身资源 | 第51-53页 |
5.2.4 加强课程专业指导 | 第53页 |
5.3 构建多元主体的学校课程领导共同体,创设参与课程领导条件 | 第53-54页 |
5.3.1 塑造课程主体多元化,创建课程领导共同体 | 第53-54页 |
5.3.2 整合校内外课程资源,形成学校课程领导合力 | 第54页 |
5.3.3 提高学校课程领导物质保障,创设课程发展优良条件 | 第54页 |
5.4 构建学习型学校文化,营造参与学校课程领导的良好氛围 | 第54-57页 |
5.4.1 摒弃传统封闭文化,引领学校走开放民主发展之路 | 第55页 |
5.4.2 构建学习型学校文化,为学校课程领导共同体创造条件 | 第55-57页 |
第6章 结语 | 第57-59页 |
参考文献 | 第59-63页 |
附录 | 第63-69页 |
致谢 | 第69-71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科研成果 | 第7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