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4页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10页 |
1.2 围岩分级、变形规律与衬砌安全性的研究现状 | 第10-13页 |
1.2.1 围岩压力分类及计算方法 | 第10-11页 |
1.2.2 围岩分级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1.2.3 围岩变形规律的研究现状 | 第12页 |
1.2.4 隧道安全性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1.3 本文研究内容与方法 | 第13-14页 |
第二章 基于预报与 BQ 围岩分级法认识不同级别围岩的性质 | 第14-27页 |
2.1 依托工程概况 | 第14页 |
2.2 开挖方法与支护方案 | 第14-15页 |
2.3 对Ⅲ、Ⅳ级围岩的正常和Ⅴ级围岩段中的塌方与涌水的预报 | 第15-20页 |
2.3.1 地质雷达原理 | 第15-16页 |
2.3.2 对Ⅲ、Ⅳ级围岩段预报 | 第16-18页 |
2.3.3 对Ⅴ级围岩段破碎带与涌水带的预报 | 第18-20页 |
2.3.4 小结 | 第20页 |
2.4 现场快速围岩分级 BQ 法 | 第20-23页 |
2.4.1 围岩分级原则 | 第20页 |
2.4.2 岩体定量指标和定性指标的考虑 | 第20-21页 |
2.4.3 定量指标的确定和划分 | 第21-22页 |
2.4.4 岩体基本质量分级 | 第22-23页 |
2.5 现场围岩等级分析 | 第23-27页 |
2.5.1 岩石单轴抗压强度 | 第23-24页 |
2.5.2 岩体节理发育情况调查及统计 | 第24-25页 |
2.5.3 隧道围岩环境 | 第25页 |
2.5.4 BQ 值的计算 | 第25-26页 |
2.5.5 小结 | 第26-27页 |
第三章 不同级别围岩的位移监测与反分析 | 第27-50页 |
3.1 现场量测的意义 | 第27页 |
3.2 现场量测的内容 | 第27-28页 |
3.3 现场测试方案 | 第28-29页 |
3.4 监控量测对围岩稳定性判据 | 第29-32页 |
3.4.1 以极限位移量作为稳定性的判据 | 第29-30页 |
3.4.2 以位移速率作为稳定性的判据 | 第30-31页 |
3.4.3 以变形加速度作为稳定性的判据 | 第31页 |
3.4.4 围岩压力量测分析与判据 | 第31-32页 |
3.5 周边与拱顶下沉的监测方法与数据处理 | 第32-34页 |
3.5.1 周边收敛监测方法 | 第32-33页 |
3.5.2 拱顶下沉测试方法 | 第33页 |
3.5.3 监测数据回归分析方法 | 第33-34页 |
3.6 Ⅴ级围岩断面拱顶下沉与周边位移收敛监测数据回归分析 | 第34-39页 |
3.7 Ⅳ级围岩监测数据回归分析 | 第39-42页 |
3.8 Ⅲ级围岩段监测数据回归分析 | 第42-44页 |
3.9 位移反分析 | 第44-49页 |
3.9.1 引言 | 第44-45页 |
3.9.2 位移反分析原理 | 第45-47页 |
3.9.3 位移反分析结果 | 第47-49页 |
3.10 小结 | 第49-50页 |
第四章 不同级别围岩隧道结构受力特性现场测试与结果分析 | 第50-72页 |
4.1 测试元件埋设方案 | 第50-52页 |
4.2 测试元件现场埋设注意事项 | 第52-53页 |
4.3 测试原件数据处理 | 第53-55页 |
4.4 IV 级围岩段现场量试数据分析 | 第55-60页 |
4.4.1 IV 级围岩段压力盒量测数据分析 | 第55-58页 |
4.4.2 Ⅳ级围岩段钢筋应变计量测数据分析 | 第58-59页 |
4.4.3 IV 级围岩段混凝土应变计量测数据处理分析 | 第59-60页 |
4.5 Ⅴ级围岩段现场量测数据分析 | 第60-70页 |
4.5.1 Ⅴ级围岩段压力盒量测数据分析 | 第60-64页 |
4.5.2 Ⅴ级围岩段钢筋应变计量测数据分析 | 第64-65页 |
4.5.3 V 级围岩段表面应变计量测数据分析 | 第65-68页 |
4.5.4 V 级围岩段混凝土应变计量测数据分析 | 第68-70页 |
4.6 小结 | 第70-72页 |
第五章 不同级别围岩位移与隧道结构受力的有限元模拟分析 | 第72-82页 |
5.1 有限元软件简介 | 第72页 |
5.2 围岩与支护结构的本构关系 | 第72-73页 |
5.2.1 拱架的本构关系 | 第72-73页 |
5.2.2 围岩力学模型 | 第73页 |
5.2.3 材料的塑性应力应变关系 | 第73页 |
5.3 模型参数的选取与建立 | 第73-75页 |
5.4 Ⅲ、Ⅳ、Ⅴ级围岩隧道的有限元模拟对比分析 | 第75-81页 |
5.4.1 不同级别围岩的位移云图对比 | 第75-77页 |
5.4.2 各级围岩应力图 | 第77-78页 |
5.4.3 各级围岩锚杆轴力图 | 第78页 |
5.4.4 各开挖工序占周边收敛与拱顶下沉总值的比例 | 第78-81页 |
5.5 小结 | 第81-82页 |
第六章 不同级别围岩隧道安全性评价 | 第82-93页 |
6.1 各级围岩断面截面安全系数验算位置图 | 第82页 |
6.2 初支安全系数计算方法 | 第82-89页 |
6.2.1 III 级围岩段初支偏心受压与抗剪安全系数计算 | 第85-87页 |
6.2.2 IV 级围岩段初支偏心受压与抗剪安全系数 | 第87-88页 |
6.2.3 V 级围岩段初支偏心受压与抗剪安全系数 | 第88-89页 |
6.3 二衬安全系数算法 | 第89-92页 |
6.3.1 III 级围岩二衬偏心受压安全系数计算 | 第90-91页 |
6.3.2 IV 级围岩段二衬偏心受压安全系数计算 | 第91页 |
6.3.3 V 级围岩段二衬偏心受压安全系数计算 | 第91-92页 |
6.4 小结 | 第92-93页 |
结论与建议 | 第93-97页 |
主要结论 | 第93-96页 |
进一步研究建议 | 第96-97页 |
参考文献 | 第97-99页 |
致谢 | 第9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