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学论文--中国文学论文--各体文学评论和研究论文--诗歌、韵文论文--诗歌论文

劳孝舆《春秋诗话》研究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8页
1 绪论第11-19页
    1.1 前人研究成果综述第11-17页
    1.2 本课题研究依据及意义第17-19页
2 劳孝舆生平与《春秋诗话》成书述略第19-38页
    2.1 劳孝舆的生平与著作第19-30页
    2.2 《春秋诗话》的版本第30-33页
    2.3 《春秋诗话》写作背景第33-38页
3 《春秋诗话》的体例论述第38-66页
    3.1 《春秋诗话》释名第38-40页
    3.2 《春秋诗话》的体例特点第40-52页
        3.2.1 反映春秋时期用诗特点第40-46页
        3.2.2 《春秋诗话》体例的独特之处第46-52页
    3.3 《春秋诗话》体例的原因探析第52-66页
        3.3.1 清初古文经学家推崇《左传》第53-56页
        3.3.2 借鉴惠士奇的《惠氏春秋说》第56-63页
        3.3.3 从《阮斋诗钞》看《春秋诗话》结构分类第63-66页
4 《春秋诗话》的评点方式和思想倾向第66-98页
    4.1 《春秋诗话》评点方式第66-67页
    4.2 《春秋诗话》评点中反映的思想倾向第67-98页
        4.2.1 根据史实看春秋时期诗歌第67-87页
        4.2.2 以道德角度解读诗旨第87-94页
        4.2.3 从文学角度评点用诗第94-98页
5 《春秋诗话》反映的诗学观第98-129页
    5.1 “人无定诗,诗无定指”第98-101页
    5.2 “作《诗》之旨,即作《春秋》之旨”第101-109页
    5.3 重礼思想第109-113页
    5.4 汉宋兼采的思想第113-121页
        5.4.1 《春秋诗话》辩证对待《诗序》第113-119页
        5.4.2 辨证看待朱熹观点第119-121页
    5.5 对春秋时期“断章取义”的用诗方法的肯定第121-125页
    5.6 注重诗与情的关系第125-129页
6 《春秋诗话》的文献资料价值第129-132页
结语第132-134页
参考文献第134-138页
致谢第138-140页

论文共14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论郭沫若文学创作中的疾病书写
下一篇:“战斗”与“发见”:胡风文艺批评的实践品格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