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第一章 我国社会公民道德概述 | 第9-14页 |
第一节 基本概念 | 第9-11页 |
一、公民 | 第9页 |
二、道德 | 第9-11页 |
三、公民道德 | 第11页 |
第二节 公民道德的特征 | 第11-12页 |
一、公民道德行为的规范性 | 第11页 |
二、公民道德对象的普遍性 | 第11-12页 |
三、公民道德广泛的社会性 | 第12页 |
四、公民道德内容的丰富性 | 第12页 |
第三节 加强我国公民道德建设的现实意义 | 第12-14页 |
一、公民道德建设水平,反映社会文明程度 | 第12页 |
二、振奋民族精神,增强综合实力 | 第12-13页 |
三、促进改革发展,维护社会稳定 | 第13-14页 |
第二章 我国公民道德建设的现状 | 第14-28页 |
第一节 近年来我国公民道德建设的成就 | 第14-19页 |
一、爱国主义精神进一步弘扬、爱国热情进一步高涨 | 第14-15页 |
二、公民意识的增强 | 第15-17页 |
三、良好公民道德的榜样 | 第17-19页 |
第二节 我国公民道德建设中的问题 | 第19-25页 |
一、社会公德意识缺失 | 第19-21页 |
二、职业道德失范 | 第21-22页 |
三、诚信危机 | 第22-24页 |
四、传统家庭美德淡化 | 第24-25页 |
第三节 我国公民道德建设问题存在的原因 | 第25-28页 |
一、主体原因 | 第25-26页 |
二、社会原因 | 第26-28页 |
第三章 加强我国公民道德建设的基本对策 | 第28-41页 |
第一节 以教育为基础,提高公民道德素质、增强公民道德意识 | 第28-32页 |
一、家庭教育 | 第28-29页 |
二、学校教育 | 第29-30页 |
三、单位教育 | 第30-31页 |
四、社会教育 | 第31-32页 |
第二节 提高职业道德素养,服务公众、奉献社会 | 第32-36页 |
一、职业观念的树立 | 第32页 |
二、职业态度的转变 | 第32-33页 |
三、职业技能的增强 | 第33-34页 |
四、职业纪律的规范 | 第34-35页 |
五、职业作风的养成 | 第35-36页 |
第三节 重塑诚信社会,构建诚信文明 | 第36-39页 |
一、政府诚信建设 | 第36-37页 |
二、企业诚信建设 | 第37-39页 |
三、公民诚信建设 | 第39页 |
第四节 弘扬中华民族优良传统美德,构建当代和谐家庭 | 第39-41页 |
一、和谐家庭的内涵及特征 | 第39页 |
二、运用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建设和谐家庭的方法及方式 | 第39-41页 |
结论 | 第41-42页 |
注释 | 第42-43页 |
参考文献 | 第43-45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 第45-46页 |
致谢 | 第46-4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