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WIM数据的上海长江隧桥锚固结构寿命评估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注释表 | 第10-11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20页 |
1.1 斜拉桥简介 | 第11-12页 |
1.1.1 斜拉桥的发展概况 | 第11-12页 |
1.1.2 斜拉桥的发展前景 | 第12页 |
1.2 锚固结构简介 | 第12-15页 |
1.2.1 索梁锚固结构的简介 | 第12-14页 |
1.2.2 索塔锚固结构的简介 | 第14-15页 |
1.3 钢桥疲劳问题及其研究现状 | 第15-18页 |
1.3.1 疲劳问题研究内容 | 第15页 |
1.3.2 疲劳问题研究历史及现状 | 第15-17页 |
1.3.3 疲劳问题研究意义 | 第17-18页 |
1.4 研究内容 | 第18-20页 |
1.4.1 研究对象 | 第18-19页 |
1.4.2 研究内容 | 第19-20页 |
第二章 结构疲劳寿命理论 | 第20-27页 |
2.1 结构疲劳寿命理论的介绍 | 第20-21页 |
2.2 结构疲劳寿命的分析方法 | 第21-24页 |
2.2.1 名义应力法 | 第21-22页 |
2.2.2 断裂力学方法 | 第22-23页 |
2.2.3 疲劳可靠性方法 | 第23页 |
2.2.4 三种方法的对比分析 | 第23-24页 |
2.3 疲劳累积损伤理论 | 第24-25页 |
2.3.1 线性累积损伤理论 | 第24页 |
2.3.2 非线性累积损伤理论 | 第24-25页 |
2.4 钢锚箱疲劳寿命评估步骤 | 第25-26页 |
2.5 小结 | 第26-27页 |
第三章 车辆荷载的等效及整桥模型 | 第27-37页 |
3.1 概述 | 第27页 |
3.2 车辆荷载的等效 | 第27-30页 |
3.2.1 WIM 简介 | 第27-28页 |
3.2.2 车辆数据采集与处理 | 第28-30页 |
3.3 整桥的有限元模型 | 第30-33页 |
3.3.1 概述 | 第30-31页 |
3.3.2 单元的选择 | 第31-32页 |
3.3.3 建模过程 | 第32-33页 |
3.4 有限元模型加载 | 第33-36页 |
3.4.1 加载前处理 | 第33-34页 |
3.4.2 加载 | 第34页 |
3.4.3 拉索索力提取 | 第34-36页 |
3.5 小结 | 第36-37页 |
第四章 锚固结构模型及受力性能分析 | 第37-47页 |
4.1 概述 | 第37页 |
4.2 索梁锚固结构有限元模型 | 第37-40页 |
4.2.1 索梁锚固结构简介 | 第37-38页 |
4.2.2 加载方式 | 第38-39页 |
4.2.3 边界条件 | 第39-40页 |
4.3 索梁锚固结构计算结果 | 第40-44页 |
4.3.1 钢锚箱应力分布 | 第40-42页 |
4.3.2 索力大小对应力分布的影响 | 第42-44页 |
4.4 索塔锚固结构有限元模型 | 第44-45页 |
4.4.1 模型建立 | 第44-45页 |
4.4.2 理论受力分析简介 | 第45页 |
4.5 索塔锚固结构有限元计算结果 | 第45-46页 |
4.6 总结 | 第46-47页 |
第五章 锚固区疲劳寿命评估 | 第47-68页 |
5.1 前言 | 第47页 |
5.2 应力谱模拟 | 第47-58页 |
5.2.1 应力历程 | 第47-52页 |
5.2.2 应力循环计数法 | 第52-54页 |
5.2.3 应力谱 | 第54-58页 |
5.3 寿命评估 | 第58-66页 |
5.3.1 建立 S-N 曲线 | 第58-60页 |
5.3.2 细节损伤 | 第60-64页 |
5.3.3 损伤总和及寿命评估 | 第64-66页 |
5.4 大桥疲劳破坏时对总车流量的预估 | 第66-67页 |
5.5 小结 | 第67-68页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第68-70页 |
6.1 论文总结 | 第68页 |
6.2 论文展望 | 第68-70页 |
参考文献 | 第70-73页 |
致谢 | 第73-74页 |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7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