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1 问题的提出 | 第10-18页 |
1.1 选题背景 | 第10-12页 |
1.1.1 课程标准对“学生活动”的支持 | 第10页 |
1.1.2 教材对“学生活动”的支持 | 第10-11页 |
1.1.3 初中物理学科的特点 | 第11-12页 |
1.2 初中物理教学中开展“学生活动”的重要性 | 第12-13页 |
1.3 研究方法 | 第13-14页 |
1.4 国内外关于“学生活动”的研究 | 第14-16页 |
1.5 研究内容 | 第16-18页 |
2 关于“学生活动”的理论探讨 | 第18-25页 |
2.1 “学生活动”的相关概念界定 | 第18-19页 |
2.1.1 活动 | 第18页 |
2.1.2 教学活动 | 第18-19页 |
2.1.3 学生活动 | 第19页 |
2.2 “学生活动”设计研究的理论依据 | 第19-22页 |
2.2.1 心理学方面 | 第19-20页 |
2.2.2 教育学方面 | 第20-22页 |
2.3 初中物理教学中“学生活动”的设计原则 | 第22-25页 |
2.3.1 多样性原则 | 第22-23页 |
2.3.2 主体性原则 | 第23页 |
2.3.3 目的性原则 | 第23页 |
2.3.4 安全性原则 | 第23-24页 |
2.3.5 简单性原则 | 第24-25页 |
3 初中物理教学中按参与人数进行分类的“学生活动” | 第25-42页 |
3.1 单人学生活动 | 第25-28页 |
3.1.1 “听我指令”活动 | 第25-27页 |
3.1.2 自主探究性活动 | 第27页 |
3.1.3 个人演讲活动 | 第27-28页 |
3.2 双人互动学生活动 | 第28-34页 |
3.2.1 “甲做乙猜”双人学生活动 | 第28-30页 |
3.2.2 “甲说乙做”双人学生活动 | 第30-31页 |
3.2.3 “甲说乙解”双人学生活动 | 第31-32页 |
3.2.4 “甲画乙猜”双人学生活动 | 第32-34页 |
3.3 小组学生活动 | 第34-40页 |
3.3.1 小组讨论活动 | 第34-36页 |
3.3.2 小组辩论活动 | 第36-37页 |
3.3.3 小组合作探究实验活动 | 第37页 |
3.3.4 分组游戏活动 | 第37-38页 |
3.3.5 小组展示活动 | 第38-40页 |
3.4 全班参与的学生活动 | 第40-42页 |
4 初中物理教学中“学生活动”设计的实践案例 | 第42-55页 |
4.1 实践案例一《物态变化与温度》 | 第42-47页 |
4.1.1 《物态变化与温度》的教学设计 | 第42-44页 |
4.1.2 “学生活动”的设计分析 | 第44-47页 |
4.2 实践案例二《质量》 | 第47-55页 |
4.2.1 《质量》的教学设计 | 第47-51页 |
4.2.2 “学生活动”的设计分析 | 第51-55页 |
5 实践的总结与反思 | 第55-62页 |
5.1 实践的效果 | 第55-58页 |
5.2 初中物理教学中“学生活动”实践时出现的问题 | 第58-59页 |
5.2.1 课堂管理组织活动的有效性问题 | 第58页 |
5.2.2 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能动性问题 | 第58页 |
5.2.3 学生参与的有效性问题 | 第58-59页 |
5.2.4 有效开展“学生活动”的环境支持问题 | 第59页 |
5.3 初中物理教学中“学生活动”设计的建议 | 第59-60页 |
5.3.1 改善教师的教学观念,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 | 第59页 |
5.3.2 初中物理教学中“学生活动”设计时关注学生的差异性 | 第59-60页 |
5.3.3 合理分组、分工,互帮互助 | 第60页 |
5.3.4 与学校适当沟通,为“学生活动”提供条件 | 第60页 |
5.4 研究的展望 | 第60-62页 |
参考文献 | 第62-64页 |
附录 | 第64-67页 |
致谢 | 第6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