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化学工业论文--高分子化合物工业(高聚物工业)论文--高分子化合物产品论文

发泡工艺与结晶对PCL/PLA共混体系发泡行为的影响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7页
1 绪论第11-22页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第11-18页
        1.1.1 组织工程技术的概念第12-13页
        1.1.2 组织工程支架的基本要求与制备技术第13-17页
        1.1.3 间歇微孔发泡技术第17-18页
    1.2 微发泡技术的研究概况第18-21页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第21-22页
2 间歇微发泡理论基础及实验准备第22-36页
    2.1 间歇微发泡理论基础第22-31页
        2.1.1 成核理论第22-29页
        2.1.2 间歇微发泡泡孔形态的影响因素第29-31页
    2.2 实验准备第31-35页
        2.2.1 实验材料第31页
        2.2.2 实验设备第31页
        2.2.3 试样制备第31-33页
        2.2.4 微发泡实验过程及形态表征方法第33-35页
    2.3 本章小结第35-36页
3 发泡工艺对PCL/PLA共混物泡孔形态的影响第36-57页
    3.1 发泡工艺窗口的确定第36-38页
        3.1.1 发泡温度第36-37页
        3.1.2 饱和压力第37页
        3.1.3 饱和时间第37页
        3.1.4 材料配比第37-38页
    3.2 微孔发泡实验工艺参数设置第38-39页
    3.3 发泡工艺对PCL/PLA共混物泡孔形态的影响第39-55页
        3.3.1 饱和压力的影响第39-45页
        3.3.2 发泡温度的影响第45-50页
        3.3.3 饱和时间的影响第50-54页
        3.3.4 材料配比的影响第54-55页
    3.4 本章小结第55-57页
4 PLA及PCL/PLA共混物结晶形态的研究第57-68页
    4.1 实验设计及方法第57-58页
    4.2 实验结果第58-65页
    4.3 结果分析第65-67页
    4.4 本章小结第67-68页
5 结晶对PLA发泡行为影响的探讨第68-74页
    5.1 间歇微孔发泡第68-69页
    5.2 结果与分析第69-73页
    5.3 本章小结第73-74页
6 总结与展望第74-76页
    6.1 总结第74-75页
    6.2 展望第75-76页
参考文献第76-80页
致谢第80-81页
附录第81页

论文共8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编织型可降解镁合金气道支架的设计与结构优化
下一篇:氢氟酸浓度和酸蚀时间对IPS e.max CAD粘接性能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