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件 | 第5-6页 |
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页 |
目录 | 第8-10页 |
图录 | 第10-11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15页 |
1.1 课题研究意义 | 第11页 |
1.2 学龄前儿童动画形象结合的教育商品市场需求被低估 | 第11-12页 |
1.3 学龄前儿童动画研发力度不足 | 第12页 |
1.4 动画行业发展前景 | 第12页 |
1.5 研究对象及范畴 | 第12-14页 |
1.5.1 研究目的 | 第12-13页 |
1.5.2 研究对象 | 第13-14页 |
1.5.3 研究方法 | 第14页 |
1.6 本章小结 | 第14-15页 |
第二章 文献研究 | 第15-19页 |
2.1 商业角色动画历史研究方面 | 第15-17页 |
2.2 儿童角色动画产品需求 | 第17-18页 |
2.3 本章小结 | 第18-19页 |
第三章 动画角色设定 | 第19-23页 |
3.1 动画角色设定的基本流程 | 第19页 |
3.2 动画角色设定的基本原则 | 第19-20页 |
3.3 影响学龄前儿童动画角色设定的因素 | 第20-22页 |
3.3.1 学龄前儿童视觉偏好 | 第20-21页 |
3.3.2 学龄前儿童思维发展的特点 | 第21-22页 |
3.4 《外星小子哆布哆》角色设定 | 第22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22-23页 |
第四章 《外星小子哆布哆》问卷调查 | 第23-26页 |
4.1 调查对象、方法及目的 | 第23页 |
4.2 调查结果 | 第23-25页 |
4.3 调查总结 | 第25-26页 |
第五章 KINECT 硬件架构与骨架肌肉系统的表情补捉的技术方案 | 第26-32页 |
5.1 传统的表情捕捉方案 | 第26-27页 |
5.2 本方案与旧有方案的不同之处与改良方案 | 第27-28页 |
5.3 基于 Kinect 的表情捕捉流程 | 第28-31页 |
5.3.1 使用骨架与肌肉系统架设表请控制器 | 第28-29页 |
5.3.2 使用 Kinect 捕捉角色表情 | 第29-30页 |
5.3.3 将捕捉好的表情与三维软件中的表情控制器进行连接 | 第30页 |
5.3.4 在三维软件中对连接好的表情进行细修调整 | 第30-31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31-32页 |
第六章 总结 | 第32-34页 |
6.1 主要工作与创新点 | 第32-33页 |
6.2 后续研究工作 | 第33-34页 |
参考文献 | 第34-36页 |
附录 1 | 第36-39页 |
致谢 | 第39-40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已发表或录用的论文 | 第4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