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交通运输论文--铁路运输论文--车辆工程论文--货车论文

快捷货车测力构架研究

致谢第5-6页
摘要第6-7页
ABSTRACT第7-8页
1 引言第12-18页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第12-13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3-16页
        1.2.1 快捷货车发展第13-15页
        1.2.2 动态载荷识别技术第15-16页
    1.3 论文研究内容第16-18页
        1.3.1 主要研究内容第16-17页
        1.3.2 预期成果与目标第17-18页
2 快捷货车转向架结构特点及载荷分析第18-30页
    2.1 快捷货车转向架简介第18-20页
        2.1.1 转向架基本结构第18-19页
        2.1.2 转向架结构的参数第19-20页
    2.2 构架上载荷系的划分第20-25页
        2.2.1 垂向载荷第22-23页
        2.2.2 横向载荷第23页
        2.2.3 纵向载荷第23-24页
        2.2.4 制动载荷第24页
        2.2.5 菱形载荷第24页
        2.2.6 减振器载荷第24-25页
    2.3 构架有限元模型的建立第25-28页
        2.3.1 有限单元法第25-26页
        2.3.2 有限元分析软件第26-27页
        2.3.3 构架有限元模型第27-28页
    2.4 本章小结第28-30页
3 转向架构架强度分析第30-54页
    3.1 载荷计算及应力响应第30-43页
        3.1.1 超常载荷计算及结果第30-37页
        3.1.2 模拟运营载荷计算及结果第37-43页
    3.2 构架强度评估第43-46页
        3.2.1 构架静强度评估第43-44页
        3.2.2 构架疲劳强度评估第44-46页
    3.3 基于实测载荷谱的疲劳寿命分析第46-53页
        3.3.1 材料的S-N曲线与疲劳累积损伤理论第46-47页
        3.3.2 疲劳薄弱部位应力响应第47-52页
        3.3.3 疲劳薄弱部位损伤计算和寿命评估第52-53页
    3.4 本章小结第53-54页
4 载荷识别方案研究第54-74页
    4.1 载荷识别方法第54-55页
    4.2 载荷识别桥路介绍第55-57页
        4.2.1 载荷识别点第55页
        4.2.2 全桥电路原理第55-57页
    4.3 载荷识别方案第57-73页
        4.3.1 侧滚载荷第58-60页
        4.3.2 浮沉载荷第60-62页
        4.3.3 扭转载荷第62-63页
        4.3.4 菱形载荷第63-65页
        4.3.5 横向载荷第65-67页
        4.3.6 纵向载荷第67-69页
        4.3.7 制动载荷第69-70页
        4.3.8 减振器载荷第70-73页
    4.4 本章小结第73-74页
5 测力构架方案分析验证第74-88页
    5.1 仿真测试结果分析第74-81页
        5.1.1 侧滚载荷第74-75页
        5.1.2 浮沉载荷第75-76页
        5.1.3 扭转载荷第76-77页
        5.1.4 菱形载荷第77-78页
        5.1.5 横向载荷第78-79页
        5.1.6 纵向载荷第79-80页
        5.1.7 制动载荷第80页
        5.1.8 减振器载荷第80-81页
    5.2 载荷传递系数及灵敏度分析第81-83页
    5.3 载荷传递系数矩阵稳定性分析第83-87页
        5.3.1 方程组求解误差第84-85页
        5.3.2 病态矩阵与条件数第85-86页
        5.3.3 载荷反求误差分析第86-87页
    5.4 本章小结第87-88页
6 结论与展望第88-90页
    6.1 结论第88-89页
    6.2 展望第89-90页
参考文献第90-94页
作者简历及攻读硕士/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第94-98页
学位论文数据集第98页

论文共9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级位切换策略的高速列车制动过程建模与控制方法研究
下一篇:重载铁路综合接地系统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