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1. 文献综述 | 第10-18页 |
1.1. 肉苁蓉苯乙醇苷的研究 | 第10-13页 |
1.1.1. 肉苁蓉苯乙醇苷化学结构 | 第10-12页 |
1.1.2. 肉苁蓉苯乙醇苷药理活性 | 第12-13页 |
1.2. 超声波在天然产物提取中的应用 | 第13-15页 |
1.2.1. 超声提取的原理及特点 | 第13-14页 |
1.2.2. 超声提取天然产物的影响因素 | 第14-15页 |
1.3. 大孔树脂纯在天然产物纯化中的应用 | 第15-17页 |
1.3.1. 大孔吸附树脂的性质及分离原理 | 第15页 |
1.3.2. 影响吸附分离的因素 | 第15-16页 |
1.3.3. 大孔吸附树脂在植物天然产物分离纯化中的应用 | 第16-17页 |
1.4. 本文的立题依据和研究内容 | 第17-18页 |
1.4.1. 立题依据 | 第17页 |
1.4.2. 研究内容 | 第17-18页 |
2. 肉苁蓉苯乙醇苷分析检测方法研究 | 第18-26页 |
2.1. 引言 | 第18-19页 |
2.1.1. 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 | 第18页 |
2.1.2. 紫外分光光度法 | 第18页 |
2.1.3. 比色法 | 第18-19页 |
2.2. 实验仪器及材料 | 第19页 |
2.2.1. 实验仪器 | 第19页 |
2.2.2. 实验材料 | 第19页 |
2.3. 方法与结果 | 第19-24页 |
2.3.1. HPLC法测定肉苁蓉松果菊苷和毛蕊花糖苷 | 第19-22页 |
2.3.2. 分光光度法测定苯乙醇苷总量 | 第22-24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24-26页 |
3. 超声辅助提取肉苁蓉苯乙醇苷 | 第26-44页 |
3.1. 引言 | 第26-27页 |
3.2. 实验仪器及材料 | 第27页 |
3.2.1. 实验仪器 | 第27页 |
3.2.2. 实验材料 | 第27页 |
3.3. 实验方法 | 第27-30页 |
3.3.1. 松果菊苷和毛蕊花糖苷含量的测定 | 第27页 |
3.3.2. 肉苁蓉苯乙醇苷超声提取的单因素试验 | 第27-28页 |
3.3.3. 响应面法优化肉苁蓉苯乙醇苷超声提取工艺 | 第28-29页 |
3.3.4. 索氏提取与高温回流提取 | 第29页 |
3.3.5. 超声循环提取放大实验 | 第29-30页 |
3.4. 结果与分析 | 第30-41页 |
3.4.1. 肉苁蓉苯乙醇苷提取单因素实验结果 | 第30-33页 |
3.4.2. 响应面法优化提取工艺及其分析 | 第33-40页 |
3.4.3. 最佳提取工艺与实验模型的验证 | 第40-41页 |
3.4.4. 与索氏提取和高温回流提取对比 | 第41页 |
3.4.5. 中试放大 | 第41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41-44页 |
4. 大孔吸附树脂纯化肉苁蓉苯乙醇苷 | 第44-58页 |
4.1. 引言 | 第44页 |
4.2. 实验仪器及材料 | 第44-45页 |
4.2.1. 实验仪器 | 第44-45页 |
4.2.2. 实验材料 | 第45页 |
4.3. 实验方法 | 第45-48页 |
4.3.1. 供试液的制备 | 第45-46页 |
4.3.2. 树脂的预处理 | 第46页 |
4.3.3. 检测方法 | 第46页 |
4.3.4. 静态吸附和解吸 | 第46-47页 |
4.3.5. 热力学曲线 | 第47页 |
4.3.6. 动态吸附与解吸试验 | 第47-48页 |
4.4. 结果与分析 | 第48-57页 |
4.4.1. 树脂的筛选 | 第48-50页 |
4.4.2. 热力学曲线 | 第50-52页 |
4.4.3. 大孔吸附树脂HPD300对肉苁蓉中苯乙醇苷动态吸附和解吸试验结果 | 第52-56页 |
4.4.4. 工艺验证放大 | 第56-57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57-58页 |
5.肉苁蓉苯乙醇苷的抗氧化活性研究 | 第58-64页 |
5.1. 引言 | 第58页 |
5.2. 实验仪器及材料 | 第58-59页 |
5.2.1. 实验仪器 | 第58-59页 |
5.2.2. 实验材料 | 第59页 |
5.3. 实验方法 | 第59-61页 |
5.3.1. DPPH自由基清除活性 | 第59-60页 |
5.3.2. 还原力测定 | 第60页 |
5.3.3. 对H_2O_2诱导的SH-SY5Y神经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 | 第60-61页 |
5.4. 结果与讨论 | 第61-63页 |
5.4.1. DPPH自由基清除活性 | 第61页 |
5.4.2. 还原力测定 | 第61-62页 |
5.4.3. 对H_2O_2诱导的SH-SY5Y神经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 | 第62-63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63-64页 |
6. 总结与展望 | 第64-66页 |
6.1. 主要结论 | 第64页 |
6.2. 创新点 | 第64页 |
6.3. 今后工作建议 | 第64-66页 |
参考文献 | 第66-74页 |
附录Ⅰ 各图表中数据 | 第74-82页 |
个人简介 | 第82-84页 |
导师简介 | 第84-86页 |
致谢 | 第8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