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熔透U肋加劲正交异性钢桥面板焊接残余应力研究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20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1-16页 |
1.1.1 U肋加劲正交异性钢桥面板的应用 | 第11-12页 |
1.1.2 桥钢面板全熔透焊接技术的发展 | 第12-14页 |
1.1.3 焊接残余应力对钢桥的影响 | 第14-16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6-18页 |
1.2.1 焊接残余应力测试技术研究现状 | 第16-17页 |
1.2.2 焊接残余应力数值模拟研究现状 | 第17-18页 |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18-20页 |
第2章 全熔透焊接过程有限元分析理论基础 | 第20-30页 |
2.1 焊接过程有限元法 | 第20-21页 |
2.2 焊接温度场基本理论 | 第21-25页 |
2.2.1 焊接热传导形式 | 第22-23页 |
2.2.2 三维瞬态温度场理论 | 第23-25页 |
2.3 焊接应力场基本理论 | 第25-28页 |
2.3.1 应力场分析基本假定 | 第25-27页 |
2.3.2 热弹塑性分析基本理论 | 第27-28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28-30页 |
第3章 全熔透焊接残余应力测试 | 第30-48页 |
3.1 焊接残余应力测试原理 | 第30-32页 |
3.1.1 盲孔法测试原理简介 | 第30-31页 |
3.1.2 应变释放系数的标定 | 第31-32页 |
3.2 测试试验装置 | 第32-35页 |
3.2.1 测试仪器 | 第32-33页 |
3.2.2 3D打印优化试验装置 | 第33-35页 |
3.3 试件设计与制造 | 第35-38页 |
3.3.1 试件构造设计 | 第35-36页 |
3.3.2 试件焊接制造 | 第36-38页 |
3.4 残余应力测试过程 | 第38-40页 |
3.4.1 试件测点布置 | 第38-39页 |
3.4.2 残余应力测试 | 第39-40页 |
3.5 残余应力测试结果 | 第40-46页 |
3.5.1 顶板上表面残余应力分布 | 第41-42页 |
3.5.2 顶板下表面残余应力分布 | 第42-43页 |
3.5.3 U肋外表面残余应力分布 | 第43-44页 |
3.5.4 外角焊缝附近残余应力分布 | 第44-46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46-48页 |
第4章 基于ANSYS的焊接过程数值模拟 | 第48-74页 |
4.1 焊接模型几何处理 | 第48-51页 |
4.1.1 焊接热耦分析简介 | 第48页 |
4.1.2 全熔透几何模型建立 | 第48-50页 |
4.1.3 HYPERMESH网格划分技术 | 第50-51页 |
4.2 焊接温度场计算 | 第51-63页 |
4.2.1 单元选择 | 第51-52页 |
4.2.2 参数设置 | 第52页 |
4.2.3 荷载施加 | 第52-58页 |
4.2.4 求解控制 | 第58-59页 |
4.2.5 计算结果 | 第59-63页 |
4.3 焊接应力场计算 | 第63-66页 |
4.3.1 单元选择 | 第63页 |
4.3.2 参数设置 | 第63-64页 |
4.3.3 边界条件 | 第64页 |
4.3.4 计算结果 | 第64-66页 |
4.4 残余应力结果分析 | 第66-71页 |
4.4.1 平行于焊缝方向 | 第66-68页 |
4.4.2 垂直于焊缝方向 | 第68-71页 |
4.5 计算误差分析 | 第71-72页 |
4.5.1 温度场误差 | 第71页 |
4.5.2 应力场误差 | 第71-72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72-74页 |
第5章 焊接参数分析 | 第74-80页 |
5.1 熔透率对残余应力的影响 | 第74-75页 |
5.2 焊接速度对残余应力的影响 | 第75-77页 |
5.3 顶板厚度对残余应力的影响 | 第77-78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78-80页 |
结论与展望 | 第80-82页 |
致谢 | 第82-83页 |
参考文献 | 第83-87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项目 | 第8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