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农作物论文--禾谷类作物论文--麦论文--小麦论文

SQ-1诱导的小麦雄性不育花药物质代谢及miRNA研究和不育相关基因F8-1的功能分析

摘要第6-8页
ABSTRACT第8-9页
第一章 文献综述第13-40页
    1.1 植物雄性不育研究进展第13-21页
        1.1.1 植物雄性不育生理生化研究第13-15页
        1.1.2 植物雄性不育的细胞生物学研究第15-17页
        1.1.3 植物雄性不育的蛋白质组学研究第17-19页
        1.1.4 植物雄性不育的分子研究第19-21页
    1.2 小麦雄性不育机理研究及杂种优势利用现状第21-26页
        1.2.1 小麦雄性不育机理研究现状第21-24页
        1.2.2 小麦杂种优势利用现状第24-26页
    1.3 植物小分子RNA的研究第26-31页
    1.4 植物花粉应变原蛋白研究第31-32页
    1.5 VIGS技术发展及应用研究第32-37页
        1.5.1 VIGS技术的原理第32-33页
        1.5.2 VIGS技术的建立与发展第33-34页
        1.5.3 VIGS技术的优缺点第34-35页
        1.5.4 VIGS技术鉴定植物基因功能第35-36页
        1.5.5 BSMV在VIGS中的研究进展第36-37页
    1.6 研究目的意义及技术路线第37-40页
        1.6.1 研究的目的意义第37-39页
        1.6.2 研究的技术路线第39-40页
第二章 SQ-1 诱导的小麦生理型雄性不育绒毡层代谢及花粉粒物质积累的研究第40-59页
    2.1 材料种植和处理第40-41页
    2.2 试验主要试剂第41页
    2.3 主要仪器第41页
    2.4 试验方法第41-43页
        2.4.1 表型观察及不育性研究第41-42页
        2.4.2 花粉粒核型的细胞学观察第42页
        2.4.3 半博切片制样第42-43页
        2.4.4 细胞化学染色处理第43页
        2.4.5 面积、平均光密度值及累积光密度值计算第43页
    2.5 结果与分析第43-56页
        2.5.1 表型观察及不育性研究第43-45页
        2.5.2 核型观察第45-46页
        2.5.3 不同发育时期花药及小孢子营养物质分布及结构研究第46-56页
    2.6 讨论第56-59页
        2.6.1 花药绒毡层与小孢子育性的关系第56-57页
        2.6.2 不溶性多糖与小孢子育性的关系第57页
        2.6.3 脂类物质与小孢子育性的关系第57-58页
        2.6.4 蛋白质与小孢子育性的关系第58-59页
第三章 SQ-1 诱导生理型雄性不育差异MIRNA鉴定及靶基因研究第59-80页
    3.1 材料种植和处理第59页
    3.2 主要试剂第59页
    3.3 主要仪器第59-60页
    3.4 试验方法第60-62页
        3.4.1 小麦RNA提取第60页
        3.4.2 RNA纯化第60-61页
        3.4.3 小分子RNA文库构建第61页
        3.4.4 小分子RNA信息分析第61-62页
    3.5 结果第62-77页
        3.5.1 RNA提取及质量检测第62页
        3.5.2 小RNA结果初步分析第62-65页
        3.5.3 不同时期小RNA碱基偏好性第65-66页
        3.5.4 基因组比对第66-67页
        3.5.5 鉴定mi RNA并分类注释sRNA第67-68页
        3.5.6 已知mi RNA分析第68-74页
        3.5.7 GO注释已知差异miRNA靶基因及KEGG通路分析第74-76页
        3.5.8 预测小麦花药新miRNA第76-77页
    3.6 讨论第77-80页
第四章 SQ-1 诱导生理型不育相关F8-1 基因的扩增和功能分析第80-105页
    4.1 材料种植和处理第80页
    4.2 实验主要试剂第80-81页
    4.3 实验仪器第81页
    4.4 实验中所涉及的引物第81页
    4.5 实验方法第81-89页
        4.5.1 小麦RNA提取第81页
        4.5.2 cDNA一链的合成第81-82页
        4.5.3 小麦F8-1 基因克隆第82-83页
        4.5.4 F8-1 基因扩增片段的回收第83页
        4.5.5 F8-1 基因扩增连接与转化第83-84页
        4.5.6 基因组DNA的扩增第84页
        4.5.7 F8-1 序列分析第84-85页
        4.5.8 F8-1 基因半定量分析第85页
        4.5.9 F8-1 基因亚细胞定位第85-86页
        4.5.10 VIGS载体构建第86-89页
    4.6 结果与分析第89-103页
        4.6.1 鉴定取材发育时期第89-90页
        4.6.2 F8-1 基因的克隆及测序第90-92页
        4.6.3 F8-1 基因序列分析第92-95页
        4.6.4 F8-1 基因组织表达及半定量分析第95-96页
        4.6.5 亚细胞定位第96-98页
        4.6.6 VIGS诱导F8-1 基因沉默第98-103页
    4.7 讨论第103-105页
第五章 结论第105-107页
    5.1 结论第105-106页
        5.1.1 SQ-1 诱导的生理型雄性不育育性及花粉粒核发育第105页
        5.1.2 SQ-1 诱导的生理型雄性不育毡层代谢及花粉粒物质积累第105页
        5.1.3 SQ-1 诱导的生理型雄性不育差异miRNA鉴定及靶基因分析第105-106页
        5.1.4 SQ-1 诱导的生理型不育相关F8-1 基因的扩增和功能分析第106页
    5.2 本研究的创新点第106-107页
参考文献第107-118页
附表第118-130页
致谢第130-131页
作者简介第131-132页

论文共13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棉花叶片衰老过程中一氧化氮的作用机理及衰老相关基因研究
下一篇:渭北旱塬麦玉轮作田不同施肥和轮耕模式下土壤生产性能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