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农作物论文--经济作物论文--棉论文

棉花叶片衰老过程中一氧化氮的作用机理及衰老相关基因研究

摘要第5-7页
ABSTRACT第7-8页
第一章 文献综述第13-26页
    1.1 植物叶片衰老机制第13-20页
        1.1.1 植物叶片衰老转录水平的调控第15-17页
        1.1.2 染色质水平的调控第17-18页
        1.1.3 转录后水平的调控第18页
        1.1.4 翻译水平的调控第18-19页
        1.1.5 翻译后水平的调控第19-20页
        1.1.6 小结第20页
    1.2 NO与植物叶片衰老第20-23页
        1.2.1 NO的性质和产生途径第20-22页
        1.2.2 NO与叶片衰老的关系第22-23页
    1.3 植物UGT家族基因与叶片衰老第23页
    1.4 棉花中衰老研究相关报道第23-25页
    1.5 本研究的目的意义第25-26页
第二章 叶片衰老过程中NO的含量变化第26-32页
    2.1 材料与方法第26页
        2.1.1 实验材料第26页
        2.1.2 实验设计第26页
    2.2 实验方法第26-28页
        2.2.1 叶绿素含量的测定第26-27页
        2.2.2 可溶性蛋白含量的测定第27页
        2.2.3 丙二醛(MDA)含量的测定第27-28页
        2.2.4 NO含量的测定第28页
    2.3 结果与分析第28-30页
        2.3.1 叶片衰老特性的鉴定第28页
        2.3.2 叶片发育过程中NO含量的变化第28-30页
    2.4 讨论第30-32页
第三章 NO合成和降解基因在棉花中的遗传转化第32-41页
    3.1 材料和方法第32页
        3.1.1 实验材料第32页
        3.1.2 实验设计第32页
    3.2 实验方法第32-37页
        3.2.1 棉花叶片总RNA的提取和检测第32-33页
        3.2.2 cDNA第一链的合成第33-34页
        3.2.3 GhNR1、nNOS和NOD的克隆第34-35页
        3.2.4 表达载体的构建第35页
        3.2.5 重组质粒转化农杆菌第35-36页
        3.2.6 棉花的遗传转化第36-37页
    3.3 结果与分析第37-38页
        3.3.1 GhNR1、nNOS和NOD基因的克隆第37-38页
        3.3.2 GhNR1、nNOS和NOD基因在棉花中的遗传转化第38页
        3.3.3 再生苗阳性株的鉴定第38页
        3.3.4 阳性株的移植与生长第38页
    3.4 讨论第38-41页
第四章 棉花叶片响应NO的转录组分析第41-52页
    4.1 材料和方法第41页
        4.1.1 实验材料第41页
        4.1.2 实验设计第41页
    4.2 实验方法第41-45页
        4.2.1 棉花叶片总RNA的提取和检测第41-42页
        4.2.2 数字表达谱测序和分析第42页
        4.2.3 荧光定量PCR验证DGE的可靠性第42-45页
    4.3 结果与分析第45-48页
        4.3.1 RNA的提取及质量检测第45页
        4.3.2 DGE测序结果统计第45-46页
        4.3.3 DGE基因匹配第46-47页
        4.3.4 差异基因筛选第47页
        4.3.5 DGE可靠性的验证第47-48页
        4.3.6 差异基因的GO功能分类第48页
    4.4 讨论第48-52页
第五章 棉花叶片响应NO的蛋白组分析第52-61页
    5.1 材料和方法第52页
        5.1.1 实验材料第52页
        5.1.2 实验设计第52页
    5.2 实验方法第52-53页
        5.2.1 iTRAQ测序流程第52页
        5.2.2 信息分析流程第52-53页
    5.3 结果与分析第53-59页
        5.3.1 总蛋白定量和检测第53页
        5.3.2 蛋白质鉴定第53-54页
        5.3.3 蛋白质的GO功能分类第54-56页
        5.3.4 蛋白质的COG功能分类第56-57页
        5.3.5 差异蛋白的筛选第57-58页
        5.3.6 差异蛋白的PATHWAY富集第58-59页
        5.3.7 蛋白组与转录组的相关性分析第59页
    5.4 讨论第59-61页
第六章 棉花UGT基因家族分析第61-72页
    6.1 实验方法第61-63页
        6.1.1 棉花UGT家族基因的鉴定第61-62页
        6.1.2 系统发育关系分析第62页
        6.1.3 染色体定位和同源关系分析第62页
        6.1.4 GC含量分析第62页
        6.1.5 内含子位置分析第62页
        6.1.6 陆地棉UGT基因表达分析第62-63页
    6.2 结果与分析第63-68页
        6.2.1 UGT家族基因的鉴定第63页
        6.2.2 UGT家族基因的系统发育关系分析第63-64页
        6.2.3 UGT家族基因的染色体定位第64页
        6.2.4 UGT家族中同源基因的鉴定第64-65页
        6.2.5 不同物种间UGT基因家族的GC含量分析第65-66页
        6.2.6 外显子/内含子位置第66-67页
        6.2.7 叶片衰老过程中GhUGTs基因的表达谱分析第67页
        6.2.8 纤维起始阶段GhUGTs基因的表达谱分析第67-68页
    6.3 讨论第68-72页
第七章 GhUGT85O1 基因的克隆及功能鉴定第72-82页
    7.1 材料和方法第72-73页
        7.1.1 实验材料第72页
        7.1.2 实验设计第72-73页
    7.2 实验方法第73-74页
        7.2.1 核酸提取及cDNA的合成第73页
        7.2.2 基因克隆及序列分析第73-74页
        7.2.3 qRT-PCR第74页
        7.2.4 表达载体的构建和拟南芥转化第74页
        7.2.5 叶绿素含量的测定第74页
        7.2.6 启动子缺失实验和瞬时表达第74页
    7.3 结果与分析第74-80页
        7.3.1 GhUGT85O1 全长基因的克隆及序列分析第74-76页
        7.3.2 GhUGT85O1 在棉花中的表达模式分析第76-79页
        7.3.3 GhUGT85O1 在拟南芥中表达情况第79-80页
        7.3.4 启动子缺失实验第80页
    7.4 讨论第80-82页
第八章 结论与展望第82-84页
    8.1 结论第82-83页
    8.2 展望第83-84页
参考文献第84-94页
附录第94-111页
致谢第111-112页
作者简介第112页

论文共11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甜荞FeDREB1基因及其启动子的功能分析
下一篇:SQ-1诱导的小麦雄性不育花药物质代谢及miRNA研究和不育相关基因F8-1的功能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