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生物科学论文--微生物学论文--微生物生物化学论文

酸应激下乳酸乳球菌部分肽聚糖组装酶调控的初步研究

中文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第1章 文献综述第10-23页
    1.1 引言第10页
    1.2 乳酸菌酸响应机制的研究进展第10-14页
        1.2.1 胞内pH值的调控第11-14页
        1.2.2 大分子修复/保护第14页
    1.3 细胞壁研究进展第14-21页
        1.3.1 细胞壁组成成分研究进展第14-19页
        1.3.2 细胞壁生长调控研究进展第19-21页
    1.4 本论文主要研究内容及意义第21-23页
        1.4.1 本论文主要研究内容第21页
        1.4.2 本论文主要研究意义第21-23页
第2章 酸应激下及过表达肽聚糖合成基因对细胞壁厚度的影响第23-29页
    2.1 引言第23页
    2.2 实验材料第23-25页
        2.2.1 供试菌株和质粒第23-24页
        2.2.2 实验药品/试剂第24页
        2.2.3 主要仪器和设备第24页
        2.2.4 培养基及试剂的配置第24-25页
    2.3 实验方法第25-26页
        2.3.1 细菌样品制备第25页
        2.3.2 切片制备与电镜观察第25-26页
    2.4 结果与分析第26-28页
        2.4.1 酸应激下细胞壁厚度变化第26-27页
        2.4.2 过表达菌株细胞壁厚度的变化第27-28页
    2.5 本章小结第28-29页
第3章 sRNA263对细胞壁合成的调控及验证第29-44页
    3.1 引言第29-30页
    3.2 实验材料第30-32页
        3.2.1 供试菌株和质粒第30页
        3.2.2 实验药品和试剂第30-31页
        3.2.3 主要仪器和设备第31-32页
        3.2.4 培养基及试剂的配置第32页
    3.3 实验方法第32-38页
        3.3.1 分子生物学基本操作第32-35页
        3.3.2 生物信息学分析预测第35-36页
        3.3.3 体内验证RNA-RNA相互作用第36-38页
        3.3.4 sRNA263介导的表观遗传学第38页
    3.4 结果与分析第38-42页
        3.4.1 生物信息学预测筛选sRNA靶标第38页
        3.4.2 融合载体的构建第38页
        3.4.3 报告系统的荧光检测第38-39页
        3.4.4 sRNA263与靶标基因二级结构的预测第39-41页
        3.4.5 sRNA与靶标基因互作的验证第41-42页
        3.4.6 sRNA263对细胞壁表型的影响第42页
    3.5 本章小结第42-44页
第4章 肽桥酰胺化对细胞壁水解的调控第44-66页
    4.1 引言第44页
    4.2 实验材料第44-46页
        4.2.1 供试菌株和质粒第44-45页
        4.2.2 实验药品和试剂第45-46页
        4.2.3 主要仪器和设备第46页
        4.2.4 培养基及试剂的配置第46页
    4.3 实验方法第46-52页
        4.3.1 分子生物学基本操作第46-48页
        4.3.2 细胞壁肽聚糖提取与结构鉴定第48-49页
        4.3.3 胞内pH测定第49-50页
        4.3.4 酸耐受实验第50页
        4.3.5 乳酸乳球菌发酵及nisin效价测定第50-51页
        4.3.6 细菌表面特性测定第51-52页
    4.4 结果与分析第52-64页
        4.4.1 酸应激下酰胺化基因的转录水平变化第52-53页
        4.4.2 过表达asnH基因提高菌株耐酸能力第53-54页
        4.4.3 酸耐受增强的菌株利于nisin产量提高第54-55页
        4.4.4 肽聚糖酰胺化的增加有助于细胞壁交联度的提升第55-60页
        4.4.5 肽聚糖酰胺化程度的增加不改变细胞表面特性第60-61页
        4.4.6 酰胺化程度的增加可导致细胞壁内部负电荷降低第61-62页
        4.4.7 酰胺化程度的增加可以通过维持细胞壁的完整性阻挡H~+第62-63页
        4.4.8 高表达水解酶导致菌株耐酸性和nisin产量的降低第63-64页
    4.5 本章小结第64-66页
第5章 蛋白-蛋白(水解酶)相互作用对细胞壁水解的调控第66-74页
    5.1 引言第66-67页
    5.2 实验材料第67-69页
        5.2.1 供试菌株和质粒第67页
        5.2.2 实验药品和试剂第67-68页
        5.2.3 主要仪器和设备第68页
        5.2.4 培养基及试剂的配置第68-69页
    5.3 实验方法第69-72页
        5.3.1 细菌双杂交方法筛选互作蛋白第69-70页
        5.3.2 双分子荧光互补(BiFc)法验证蛋白-蛋白相互作用第70-72页
    5.4 结果与分析第72-73页
        5.4.1 诱饵载体的自激活检测第72页
        5.4.2 互作蛋白的筛选与分析第72页
        5.4.3 BiFc法验证蛋白互作第72-73页
    5.5 本章小结第73-74页
第6章 结论与展望第74-76页
    6.1 结论第74-75页
    6.2 展望第75-76页
参考文献第76-84页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第84-86页
致谢第86-87页

论文共8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猕猴视后裂区(VPS)锥体神经元和中间神经元在自身运动中反应特性的比较
下一篇:杨树CLE信号分子对植物分生组织活性的调控机制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