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植物保护论文--各种防治方法论文--生物防治论文

多粘类芽孢杆菌SC2的基因表达体系优化

中文摘要第9-11页
Abstract第11-12页
1 引言第13-26页
    1.1 多粘类芽孢杆菌概述第13-14页
    1.2 多粘类芽孢杆菌的应用第14-19页
        1.2.1 农业应用第14-17页
            1.2.1.1 产生植物激素第14页
            1.2.1.2 诱导和增强植物免疫抗性系统第14-15页
            1.2.1.3 产生抗菌物质第15-17页
            1.2.1.4 改良土壤第17页
        1.2.2 工业应用第17-18页
        1.2.3 医药应用第18-19页
    1.3 多粘类芽孢杆菌的分子遗传学研究第19-20页
        1.3.1 转化方法第19页
        1.3.2 基因敲除第19-20页
    1.4 微生物启动子研究第20-22页
        1.4.1 启动子分类第20-22页
            1.4.1.1 组成型启动子第21页
            1.4.1.2 诱导型启动子第21页
            1.4.1.3 时期特异性启动子第21-22页
            1.4.1.4 自诱导启动子第22页
        1.4.2 启动子克隆和筛选方法第22页
    1.5 多粘类芽孢杆菌定殖研究第22-24页
        1.5.1 抗生素抗性标记法第23页
        1.5.2 报告基因标记法第23-24页
    1.6 立题依据、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第24-26页
        1.6.1 立题依据第24页
        1.6.2 研究内容第24-25页
        1.6.3 技术路线第25-26页
2 材料与方法第26-39页
    2.1 材料第26-30页
        2.1.1 菌株与质粒第26-27页
        2.1.2 培养基与溶液第27-29页
            2.1.2.1 培养基第27-28页
            2.1.2.2 常用溶液第28-29页
        2.1.3 酶、试剂与仪器第29页
        2.1.4 引物第29-30页
    2.2 方法第30-39页
        2.2.1 菌种活化和培养第30页
        2.2.2 基因组和质粒提取第30页
        2.2.3 质粒酶切验证第30-31页
        2.2.4 切胶回收第31页
        2.2.5 目的片段的扩增第31-32页
        2.2.6 目的DNA片段的连接第32页
        2.2.7 一步克隆方法第32-33页
        2.2.8 质粒和菌株的构建第33-34页
        2.2.9 菌株转化第34-35页
            2.2.9.1 大肠杆菌的热激转化第34页
            2.2.9.2 枯草芽孢杆菌感受态细胞的制备及转化第34页
            2.2.9.3 多粘类芽孢杆菌的感受态细胞制备及转化第34-35页
        2.2.10 启动子表达强度的验证第35页
        2.2.11 辣椒定殖试验第35-37页
            2.2.11.1 土壤定殖试验第35-36页
            2.2.11.2 水培定殖试验第36-37页
        2.2.12 荧光显微镜观察菌体荧光第37-38页
        2.2.13 液相色谱分离测定发酵产物第38-39页
3 结果与分析第39-61页
    3.1 多粘类芽孢杆菌SC2-M1中可功能性表达的gfp和质粒表达载体第39-40页
        3.1.1 在多粘类芽孢杆菌SC2-M1中可功能性表达的gfp基因第39页
        3.1.2 多粘类芽孢杆菌SC2-M1中质粒表达载体的选择第39-40页
    3.2 细菌通用启动子捕获载体的构建第40-43页
        3.2.1 以gfp为报告基因构建启动子捕获载体第40-42页
        3.2.2 启动子捕获载体的验证第42-43页
    3.3 多粘类芽孢杆菌SC2内源启动子的高通量筛选和鉴定第43-48页
        3.3.1 大肠杆菌DH5α中的启动子筛选第44-45页
        3.3.2 启动子信息分析第45-46页
        3.3.3 在枯草芽孢杆菌168中的启动子筛选第46-47页
        3.3.4 多粘类芽孢杆菌SC2-M1中的启动子筛选第47-48页
    3.4 多粘类芽孢杆菌SC2-M1中pLH-29、pLH-41和pLH-77启动子活性研究第48-51页
        3.4.1 不同培养时间下gfp表达量的变化第48页
        3.4.2 不同种类培养基中gfp表达量的变化第48-50页
        3.4.3 pLH-77启动子载体的稳定性试验第50-51页
    3.5 表达载体的可行性验证第51-61页
        3.5.1 用pLH-77启动子调控表达木糖异构酶第51-55页
        3.5.2 利用gfp超表达菌株在辣椒根际定殖试验第55-61页
            3.5.2.1 土壤盆栽试验第56-58页
            3.5.2.2 水培定殖试验第58-61页
4 讨论第61-63页
5 结论第63-64页
参考文献第64-73页
致谢第73-74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成果第74页

论文共7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我国马铃薯疮痂病病原菌多样性及主要致病类型分析
下一篇:顺-3-己烯醇诱导茶树对茶尺蠖抗性的分子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