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经济计划与管理论文--企业经济论文--企业生产管理论文--企业技术管理论文

中国电子信息产业集群创新网络演化研究:格局、路径、机理

内容摘要第5-8页
ABSTRACT第8-12页
第1章 绪论第23-38页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第23-27页
        1.1.1 创新合作呈现网络化趋势第23页
        1.1.2 集群研究由“地方观”向“网络观”转变第23-24页
        1.1.3 经济地理学的“演化转向”第24-25页
        1.1.4 中国电子信息产业技术创新需求强劲第25-27页
    1.2 研究问题的提出第27-28页
    1.3 研究思路第28-33页
        1.3.1 研究目标第28-29页
        1.3.2 研究内容第29-30页
        1.3.3 研究方法第30-32页
        1.3.4 技术路线第32-33页
    1.4 基本概念第33-38页
        1.4.1 产业集群第33-35页
        1.4.2 集群创新网络第35-36页
        1.4.3 电子信息产业第36-38页
第2章 产业集群与创新网络演化研究述评第38-62页
    2.1 产业集群研究述评第38-50页
        2.1.1 国际产业集群研究热点和关注重点第40-46页
        2.1.2 国际产业集群研究争论与动向第46-48页
        2.1.3 国内产业集群研究进展与展望第48-50页
    2.2 创新网络演化研究述评第50-60页
        2.2.1 国际创新网络演化研究热点和关注重点第51-56页
        2.2.2 创新网络演化研究内容与争论第56-59页
        2.2.3 创新网络演化研究展望第59-60页
    2.3 本章小结第60-62页
第3章 集群创新网络演化的理论基础与假说第62-82页
    3.1 创新网络空间模式第62-68页
        3.1.1 创新网络多尺度耦合第62-64页
        3.1.2 集群网络假说第64-68页
    3.2 集群创新网络动态性第68-74页
        3.2.1 产业集群生命周期第68-72页
        3.2.2 路径依赖与路径创造第72-74页
    3.3 集群创新网络演化多维邻近性机理第74-80页
        3.3.1 多维邻近性内涵第74-76页
        3.3.2 不同维度邻近性的影响机制第76-79页
        3.3.3 多维邻近性的交互作用第79-80页
    3.4 本章小结第80-82页
第4章 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与集群类型第82-115页
    4.1 中国电子信息产业特征第82-88页
        4.1.1 全球电子信息产业的普遍性第82-87页
        4.1.2 中国电子信息产业的特殊性第87-88页
    4.2 中国电子信息产业演化第88-102页
        4.2.1 产业发展历程第88-90页
        4.2.2 产业空间格局演化第90-95页
        4.2.3 产业技术创新演化第95-102页
    4.3 中国电子信息产业集群识别第102-108页
        4.3.1 空间单元选取与数据来源第102-103页
        4.3.2 集群识别方法与步骤第103-105页
        4.3.3 集群识别结果第105-108页
    4.4 中国电子信息产业集群类型第108-113页
        4.4.1 集群类型划分方法第109-110页
        4.4.2 集群类型划分结果第110-111页
        4.4.3 集群生命周期判断第111-113页
    4.5 本章小结第113-115页
第5章 中国电子信息产业集群创新网络格局演化第115-141页
    5.1 数据处理与研究方法第115-120页
        5.1.1 创新网络构建第115-117页
        5.1.2 社会网络分析法第117-120页
    5.2 集群创新网络假说验证第120-123页
        5.2.1 创新网络空间模式第120-121页
        5.2.2 创新网络空间格局第121-123页
    5.3 集群创新网络格局动态性第123-138页
        5.3.1 创新网络主体第123-127页
        5.3.2 创新合作关系第127-131页
        5.3.3 创新网络空间组织第131-133页
        5.3.4 创新网络结构第133-138页
    5.4 本章小结第138-141页
第6章 中国电子信息产业集群创新网络演化路径第141-159页
    6.1 研究方法与模型构建第141-147页
        6.1.1 对等性与块模型第141-143页
        6.1.2 二次指派程序第143-146页
        6.1.3 社区发现第146-147页
    6.2 集群创新网络位置演化路径第147-152页
        6.2.1 集群创新网络矩阵分析第147-149页
        6.2.2 集群创新网络“核心-边缘”位置分析第149-150页
        6.2.3 集群创新网络位置动态性分析第150-152页
    6.3 集群创新网络结构演化路径第152-157页
        6.3.1 多维邻近性与集群创新网络结构第152-155页
        6.3.2 集群创新网络社区结构第155-157页
    6.4 本章小结第157-159页
第7章 中国电子信息产业集群创新网络演化机理第159-178页
    7.1 集群创新网络演化动因第159-171页
        7.1.1 创新网络演化模型第160-163页
        7.1.2 变量选取及测度第163-165页
        7.1.3 SAO模型实证结果第165-171页
    7.2 集群创新网络演化机理第171-176页
        7.2.1 半结构化访谈第171-174页
        7.2.2 集群创新网络演化机理解析第174-176页
    7.3 本章小结第176-178页
第8章 结论与展望第178-186页
    8.1 主要研究结论第178-182页
        8.1.1 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创新合作呈现集群网络模式第178-179页
        8.1.2 集群网络格局因集群类型与发展阶段而异第179-181页
        8.1.3 集群网络结构向层级式跨集群社区演化第181页
        8.1.4 集群网络演化受多种因素共同影响第181-182页
    8.2 主要创新点第182-184页
        8.2.1 揭示了多集群多空间尺度网络的耦合模式第182-183页
        8.2.2 回应了网络社会时代“地理不再重要”的质疑第183页
        8.2.3 刻画了认知邻近、社会邻近对地理距离的修正第183-184页
    8.3 研究展望第184-186页
参考文献第186-200页
附录:IPC分类号与技术领域对照表第200-202页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第202-205页
后记第205-207页

论文共20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跨国并购对全球-地方创新网络的影响研究--以中国工程机械产业为例
下一篇:中国休闲产业发展评价、结构与效率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