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艺术论文--绘画论文--绘画技法论文--中国画技法论文

清代皇家女性画像研究

内容摘要第6-7页
abstract第7-8页
绪论第11-23页
    一、研究意义第11-14页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4-20页
    三、研究内容第20-21页
    四、拟采取的研究方法第21-22页
    五、论文的特色与创新之处第22-23页
第一章 母仪天下的纪念肖像第23-81页
    第一节 “冠袍整齐”的朝服像第23-60页
        一、“一帝二后、左昭右穆”与历代后妃御容供奉制度的演变第25-30页
        二、清代后妃朝服像展示与绘制的规范性第30-38页
        三、清代后妃朝服像绘制风格与创作年代第38-60页
    第二节 为写生而作的半身像第60-81页
        一、作为喜容的半身像第61-67页
        二、作为稿本的半身像第67-74页
        三、最早的油画半身像—和妃半身像第74-81页
第二章 “农桑”文化下的皇家女性画像第81-110页
    第一节 亲蚕求桑—国家之殇第82-94页
        一、清代女性群像绘画的代表之作第82-89页
        二、皇后的“独演性”与榜样作用第89-94页
    第二节 与帝王“共演”—《胤禛耕织图册》女性形象研究第94-110页
        一、女性形象的写实性第94-98页
        二、女性形象身份考辨第98-107页
        三、不可或缺的“共演者”第107-110页
第三章 “文治”思想下的皇家女性画像第110-138页
    第一节 身修家齐第110-124页
        一、以孝治天下第110-116页
        二、帝王的家庭成员第116-124页
    第二节 心写“治平”第124-138页
        一、时空中的女性第125-133页
        二、后妃的择列第133-138页
第四章 英姿飒爽的尚武形象第138-177页
    第一节 满人“尚武精神”之下的女性戎装像第138-158页
        一、晚清皇家女性的尚武之风—《英嫔春贵人骑马图》第140-149页
        二、不爱红妆爱武装—《香妃戎装图》第149-158页
    第二节 “十全武功”的特殊纪念—《威弧获鹿图》卷研究第158-177页
        一、女性视角下《威弧获鹿图》卷的图像研究第159-167页
        二、宏大体系下的精彩小品—《威弧获鹿图》卷的成画时间与风格研究第167-177页
第五章 末代太后慈禧画像研究第177-212页
    第一节 无冕之皇的形象塑造第178-197页
        一、传统行乐图中的皇权隐喻第179-187页
        二、“刚柔并济”——西方画家笔下的慈禧太后形象面面观第187-197页
    第二节 “慈悲救世”扮观音第197-212页
        一、慈禧扮观音像的绘制动机第198-205页
        二、慈禧扮观音像的“世俗化”表现第205-212页
结语第212-219页
参考文献第219-235页
作者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第235-236页
后记第236页

论文共23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从视觉节奏到生命律动:诗意纪录片研究
下一篇:淮河流域新石器时代文化格局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