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视觉节奏到生命律动:诗意纪录片研究
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9页 |
绪论 | 第14-25页 |
一、诗意纪录片概况 | 第14-15页 |
二、研究目的 | 第15-17页 |
三、基本结构 | 第17-19页 |
四、研究现状 | 第19-24页 |
五、研究方法 | 第24-25页 |
第一章 诗意纪录片的基本概念与问题 | 第25-53页 |
第一节 纪录片基本概念 | 第25-31页 |
一、纪录片与“纪实” | 第25-27页 |
二、纪录片与“非虚构” | 第27-28页 |
三、纪录片与“真实” | 第28-31页 |
第二节 诗的基本概念 | 第31-40页 |
一、诗歌的功能 | 第32-33页 |
二、诗意的分类 | 第33-40页 |
第三节 纪录片分类体系中的诗意纪录片 | 第40-44页 |
一、基于诗歌的诗意分类 | 第41页 |
二、基于诗学的诗意分类 | 第41-44页 |
三、基于综合性诗意的分类 | 第44页 |
第四节 诗意纪录片的基本问题 | 第44-53页 |
一、诗意纪录片的范畴问题 | 第44-49页 |
二、诗意纪录片的形式问题 | 第49-50页 |
三、诗意纪录片的内容问题 | 第50-53页 |
第二章 默片时期的诗意纪录片 | 第53-83页 |
第一节 默片时期影像叙事类诗意纪录片 | 第54-58页 |
一、科技与现实主义影像叙事 | 第54-55页 |
二、质朴的诗意影像叙事 | 第55-58页 |
第二节 默片时期弱叙事诗意纪录片 | 第58-68页 |
一、现代主义艺术思潮的影响 | 第58-59页 |
二、形式探索:诗意化影像语言修辞 | 第59-68页 |
第三节 默片时期诗意纪录片经典案例分析 | 第68-83页 |
一、伊文思:叙事对于诗意化形式的楔入 | 第69-73页 |
二、格里尔逊:意识形态与诗意化修辞 | 第73-78页 |
三、让·维果:批判性思维与诗意化表达 | 第78-80页 |
四、默片时代诗意纪录片的危机 | 第80-83页 |
第三章 有声片初期的诗意纪录片 | 第83-114页 |
第一节 视听技术对诗意纪录片的影响 | 第83-90页 |
一、视觉形式表达的转向 | 第83-86页 |
二、声音对于纪录片的意义 | 第86-87页 |
三、有声片初期诗意纪录片表达 | 第87-90页 |
第二节 有声片初期声音与影像的磨合 | 第90-105页 |
一、有声影像的诗意化修辞 | 第91-100页 |
二、有声影像的诗意化叙事策略 | 第100-102页 |
三、有声片初期诗意纪录片经典作品 | 第102-105页 |
第三节 有声片初期话语主导的诗化纪录片 | 第105-114页 |
一、话语主导诗化纪录片修辞 | 第106-111页 |
二、话语主导诗化纪录片的式微与变异 | 第111-114页 |
第四章 诗意化叙事的纪录片 | 第114-133页 |
第一节 科技发展与纪实影像 | 第114-115页 |
第二节 诗意叙事的产生与认知机制 | 第115-121页 |
一、叙事对诗意表达的约束与变形 | 第115-119页 |
二、诗意叙事纪录片的认知机制 | 第119-121页 |
第三节 诗意手段的“退隐”与“嬗变” | 第121-133页 |
一、默片时期“音乐化”的变迁 | 第122-125页 |
二、有声片初期“诗化”的变迁 | 第125-129页 |
三、诗意叙事对象征(隐喻)手段的使用 | 第129-133页 |
第五章 诗意叙事纪录片的类型初探 | 第133-153页 |
第一节 话语主导的诗意叙事 | 第134-139页 |
一、话语式旁白呈现情感与责任 | 第134-136页 |
二、个体话语表述思想与意识 | 第136-139页 |
第二节 碎片并列的诗意建构 | 第139-145页 |
一、影像并置呈现世界的真实 | 第140-143页 |
二、影像并置引导哲理思考 | 第143-145页 |
第三节 主观引导的诗化情感 | 第145-153页 |
一、主观视点描摹真实情感 | 第146-148页 |
二、多声部主观视点呈现情怀 | 第148-153页 |
结论 | 第153-160页 |
一、诗意纪录片综述 | 第153-155页 |
二、诗意纪录片价值 | 第155-157页 |
三、纪录片的“真理呈现”与“诗性真实” | 第157-160页 |
参考文献 | 第160-175页 |
附录:诗意纪录片的文本简表 | 第175-179页 |
作者简历及科研简表 | 第179-18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