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植物保护论文--病虫害及其防治论文--农作物病虫害及其防治论文--经济作物病虫害论文--油料作物病虫害论文--大豆病虫害论文

室内大豆锈病发病条件研究及防治药剂筛选

摘要第9-11页
Abstract第11-12页
第一章 文献综述第13-20页
    1.1 大豆锈病的发现与分布第13页
    1.2 大豆锈病的危害第13-14页
    1.3 大豆锈菌分类、形态学及生物学特性第14-16页
        1.3.1 病原菌分类第14页
        1.3.2 病原形态学第14-15页
        1.3.3 夏孢子生物学特性第15页
        1.3.4 大豆锈菌寄主研究第15页
        1.3.5 大豆锈病症状第15-16页
    1.4 大豆锈病病害循环第16-17页
    1.5 大豆锈病的综合防治第17-18页
        1.5.1 抗病品种的培育与应用第17-18页
        1.5.2 大豆锈病的农业防治第18页
        1.5.3 大豆锈病的化学防治第18页
    1.6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第18-20页
第二章 室内大豆锈病发病条件研究第20-30页
    2.1 材料与方法第20-22页
        2.1.1 供试材料第20页
        2.1.2 试验方法第20-22页
    2.2 结果与分析第22-28页
        2.2.1 接种方法的筛选第22-23页
        2.2.2 抗病品种筛选第23页
        2.2.3 不同叶龄对大豆锈病发生的影响第23-24页
        2.2.4 不同锈菌夏孢子悬浮液接种浓度的对大豆锈病发生的影响第24-26页
        2.2.5 不同培养温度对大豆锈病发生的影响第26-27页
        2.2.6 不同培养湿度对锈病发生的影响第27-28页
    2.3 小结第28-30页
第三章 大豆锈病病叶离体保存对锈菌夏孢子影响的研究第30-37页
    3.1 材料与方法第30-31页
        3.1.1 供试材料第30页
        3.1.2 试验方法第30-31页
    3.2 结果与分析第31-35页
        3.2.1 不同温度对夏孢子萌发的影响第31-32页
        3.2.2 不同温度保存大豆锈菌病叶上夏孢子萌发情况第32-34页
        3.2.3 大豆锈菌夏孢子保存90d对其致病力的影响第34-35页
    3.3 小结第35-37页
第四章 室内大豆锈病防治药剂筛选第37-44页
    4.1 材料与方法第37-40页
        4.1.1 试验材料第37-38页
        4.1.2 试验方法第38-40页
    4.2 结果与分析第40-43页
        4.2.1 杀菌剂对大豆锈菌夏孢子萌发的抑制试验第40-41页
        4.2.2 室内大豆锈病药剂筛选试验第41-43页
    4.3 小结第43-44页
第五章 结论与讨论第44-47页
    5.1 室内大豆锈病发病条件的研究第44页
    5.2 大豆锈病病叶离体保存条件研究第44-46页
    5.3 室内大豆锈病防治药剂筛选第46页
    5.4 创新与不足第46-47页
参考文献第47-53页
致谢第53-54页

论文共5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抗赤霉病小麦材料创制和抗源分析
下一篇:水稻显性核不育基因SMS的精细定位和抗稻瘟病基因的鉴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