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平斗会:善庆堂的历史与仪式(1897-2016)
摘要 | 第2-3页 |
Abstract | 第3页 |
中文文摘 | 第4-8页 |
绪论 | 第8-15页 |
第一章 城市的士绅阶层与礼斗结社 | 第15-36页 |
第一节 清初以来的礼斗活动与社团 | 第15-20页 |
第二节 苏州玉坛中的扶鸾与礼斗 | 第20-23页 |
第三节 中国斗社的分布及演变 | 第23-36页 |
一、江南地区的斗坛及斗会 | 第23-28页 |
二、民国时期福州斗堂活动情况 | 第28-31页 |
三、天津、湖北、江西、云南等地的斗社 | 第31-36页 |
第二章 剑津之城与斗会历史钩沉 | 第36-58页 |
第一节 南平社会历史与宗教文化背景 | 第36-43页 |
一、南平的军事地位与经济社会 | 第37-40页 |
二、南平宫观寺庙的历史变迁 | 第40-43页 |
第二节 南平“四宫一社”斗会的历史文化 | 第43-54页 |
一、南平斗会与士绅文化 | 第44-46页 |
二、“四宫一社”历史钩沉 | 第46-54页 |
第三节 善庆堂斗会的科仪传统 | 第54-58页 |
第三章 东岳庆诞法会仪式纪实 | 第58-90页 |
第一节 泰山庙与庆诞法会概况 | 第58-68页 |
一、仪式背景 | 第58-60页 |
二、坛场设置 | 第60-63页 |
三、人员结构 | 第63-64页 |
四、诸式文检 | 第64-68页 |
第二节 道场科仪的调查记录 | 第68-78页 |
第三节 南平斗会科仪与音乐分析 | 第78-90页 |
一、南平斗会与地方仪式传统的关系 | 第78-83页 |
二、斗会科书中所反映的鸾坛信仰 | 第83-86页 |
三、斗会科仪音乐与禅和调源流 | 第86-90页 |
第四章 南平伏虎庙纷争事件始末及影响 | 第90-108页 |
第一节 南平伏虎庙与斗会的与命运 | 第90-103页 |
一、延城慈荫庵(伏虎庙)及善庆社的创立 | 第90-92页 |
二、功德林的成立与伏虎庙恢复宗教活动 | 第92-95页 |
三、伏虎庙管理纷争的经过与结局 | 第95-100页 |
四、功德林更名为善庆堂纳入民间信仰管理 | 第100-103页 |
第二节 伏虎庙事件的简要分析与思考 | 第103-108页 |
结语 | 第108-110页 |
附录 | 第110-121页 |
附图 | 第121-133页 |
参考文献 | 第133-144页 |
图表索引 | 第144-147页 |
攻读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 第147-148页 |
致谢 | 第148-150页 |
个人简历 | 第150-15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