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大学生旅游道德失范问题研究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7页 |
一、研究背景、目的与意义 | 第9-11页 |
(一)研究背景 | 第9页 |
(二)研究目的 | 第9-10页 |
(三)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5页 |
(一)国内研究现状 | 第11-14页 |
(二)国外研究现状 | 第14-15页 |
三、研究方法及创新点 | 第15-17页 |
(一)研究方法 | 第15页 |
(二)创新点 | 第15-17页 |
第二章 当代大学生旅游者的特点及其道德规范 | 第17-25页 |
一、当代大学生旅游者的界定及地位 | 第17-19页 |
(一)当代大学生旅游者的界定 | 第17-18页 |
(二)当代大学生旅游者的地位 | 第18-19页 |
二、当代大学生旅游者的主要特点 | 第19-22页 |
(一)独立意识较强,自我约束较弱 | 第19-20页 |
(二)接受能力较强,承受能力较弱 | 第20-21页 |
(三)旅游兴趣较浓,旅游知识较少 | 第21页 |
(四)文化水平较高,环保意识较弱 | 第21-22页 |
三、当代大学生旅游道德的主要内容 | 第22-25页 |
(一)尊重自然与保护环境 | 第22页 |
(二)尊重历史与人文景观 | 第22-23页 |
(三)尊重他人与关心社会 | 第23页 |
(四)尊重自我与提升自我 | 第23-25页 |
第三章 当代大学生旅游道德失范表现及原因分析 | 第25-37页 |
一、当代大学生旅游道德失范现状调查 | 第25-26页 |
(一)调查问卷的编制与实施 | 第25页 |
(二)调查问卷的结构与内容 | 第25-26页 |
二、当代大学生旅游道德失范情况调查分析 | 第26-31页 |
(一)当代大学生旅游道德的总体状况 | 第26-28页 |
(二)当代大学生旅游道德失范的具体表现 | 第28-31页 |
三、当代大学生旅游道德失范原因分析 | 第31-37页 |
(一)自身旅游道德修养不足 | 第32-33页 |
(二)不良社会旅游风气影响 | 第33-34页 |
(三)旅游行业伦理规约缺失 | 第34-35页 |
(四)家庭旅游道德教育不足 | 第35-37页 |
第四章 提升当代大学生旅游道德水平的对策 | 第37-45页 |
一、增强自律意识与促进习惯养成 | 第37-38页 |
(一)增强自律意识 | 第37页 |
(二)促进习惯养成 | 第37-38页 |
二、构建当代大学生旅游伦理教育联动机制 | 第38-40页 |
(一)鼓励个人监督与建立网络举报平台 | 第38-39页 |
(二)发挥家庭旅游道德熏陶与规范作用 | 第39页 |
(三)加强学校网络平台旅游理道德教育 | 第39-40页 |
(四)加大社会旅游道德规范的宣传力度 | 第40页 |
三、全面提升旅游行业道德素养 | 第40-42页 |
(一)旅游企业加强自身责任意识 | 第40-41页 |
(二)旅游产品开发贯彻低碳理念 | 第41-42页 |
(三)提升服务人员职业道德素质 | 第42页 |
四、健全旅游法规与监管机制 | 第42-45页 |
(一)完善旅游立法 | 第42-43页 |
(二)加强旅游执法 | 第43页 |
(三)健全监管机制 | 第43-45页 |
结论 | 第45-46页 |
参考文献 | 第46-49页 |
致谢 | 第49-50页 |
附录:当代大学生旅游道德失范问题调查问卷 | 第50-53页 |
个人简历 | 第5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