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14页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9-10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9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9-10页 |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10-13页 |
1.2.1 国内研究状况 | 第10-12页 |
1.2.2 国外研究状况 | 第12-13页 |
1.3 研究方法 | 第13页 |
1.4 创新之处 | 第13-14页 |
第2章 大学生消费观的演变 | 第14-18页 |
2.1 传统大学生消费特点分析 | 第14-15页 |
2.2 当代大学生消费特点分析 | 第15-17页 |
2.3 传统大学生消费观和当代大学生消费观对比分析 | 第17-18页 |
第3章 当代大学生消费观与校园贷的关系 | 第18-26页 |
3.1 校园贷的产生 | 第18-21页 |
3.1.1 互联网消费信贷 | 第18-19页 |
3.1.2 校园互联网消费信贷(校园贷) | 第19-20页 |
3.1.3 校园贷平台的分类 | 第20-21页 |
3.2 当代大学生消费观引发校园贷行为 | 第21-23页 |
3.2.1 大学生超前消费是引发校园贷的基础性因素 | 第22-23页 |
3.2.2 大学生不良消费观促成校园贷行为 | 第23页 |
3.3 校园贷给大学生带来的负面影响 | 第23-26页 |
3.3.1 过度超前消费不利于当代大学生良性消费观的养成 | 第24页 |
3.3.2 校园贷高额利息给学生和学生家庭造成巨大的经济负担 | 第24-25页 |
3.3.3 极端的催债方式严重摧残大学生的心理健康 | 第25页 |
3.3.4 隐私外泄带来潜在风险 | 第25-26页 |
第4章 当代大学生消费观存在的问题及成因分析 | 第26-31页 |
4.1 大学生消费观存在的问题 | 第26-27页 |
4.1.1 注重物质享受忽视精神追求 | 第26页 |
4.1.2 过度追求商品的象征性符号 | 第26-27页 |
4.1.3 非实际需要的盲目消费 | 第27页 |
4.2 非理性消费观的成因分析 | 第27-31页 |
4.2.1 西方消费主义价值观的传播 | 第28页 |
4.2.2 大众传媒的消费心理暗示 | 第28页 |
4.2.3 高校消费教育的缺失 | 第28-29页 |
4.2.4 家庭教育未发挥有效作用 | 第29-30页 |
4.2.5 自身心理因素造成畸形消费观 | 第30-31页 |
第5章 当代大学生树立正确消费观的途径探索 | 第31-39页 |
5.1 营造良好的消费环境 | 第31-33页 |
5.1.1 营造校园的理性消费氛围 | 第31-32页 |
5.1.2 发挥好家长的督导作用 | 第32-33页 |
5.1.3 占领网络主阵地引导正确舆论导向 | 第33页 |
5.2 丰富大学生消费观教育内容 | 第33-36页 |
5.2.1 加强“三观”教育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消费观 | 第34-35页 |
5.2.2 加强消费道德教育规范大学生消费行为 | 第35页 |
5.2.3 加强生态文明教育引导大学生绿色消费 | 第35-36页 |
5.3 促进理性消费观的自我养成 | 第36-39页 |
5.3.1 加强自我实践体验 | 第36页 |
5.3.2 进行自我消费评价 | 第36-37页 |
5.3.3 调整自我消费习惯 | 第37页 |
5.3.4 平衡消费心态 | 第37-39页 |
第6章 结束语 | 第39-40页 |
参考文献 | 第40-43页 |
在学研究成果 | 第43-44页 |
致谢 | 第4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