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交通运输论文--公路运输论文--汽车工程论文--汽车理论论文--汽车动力学及汽车力学论文

重载汽车动力学性能与多目标优化研究

致谢第5-6页
摘要第6-8页
ABSTRACT第8-9页
1 绪论第13-27页
    1.1 选题意义第13-14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4-23页
        1.2.1 汽车多体系统动力学研究现状第14-19页
        1.2.2 车—路耦合作用研究现状第19-21页
        1.2.3 车辆性能参数优化研究现状第21-23页
    1.3 本论文的技术路线及主要研究内容第23-27页
        1.3.1 技术路线第23-24页
        1.3.2 研究内容第24-27页
2 重载汽车动力学模型第27-51页
    2.1 动力学建模分析第27-31页
        2.1.1 质量集中第27页
        2.1.2 悬架与轮胎动力学性能约定第27-30页
        2.1.3 动力学方程的理论基础第30页
        2.1.4 动力学模型精度分析第30-31页
    2.2 重载汽车动力学半车模型第31-34页
    2.3 重载汽车动力学整车模型第34-37页
    2.4 重载汽车虚拟仿真模型建立第37-43页
        2.4.1 前悬架转向子系统模型建立第37-40页
        2.4.2 平衡悬架子系统模型建立第40-41页
        2.4.3 仿真试验台子系统模型建立第41页
        2.4.4 重载汽车动力学虚拟仿真模型建立第41-43页
    2.5 路面模型建立第43-46页
    2.6 重载汽车动力学模型对比分析第46-48页
    2.7 重载汽车动力学模型模态特性分析第48-50页
    2.8 本章小结第50-51页
3 重载汽车平顺性和道路友好性研究第51-93页
    3.1 道路友好性评价指标第51-52页
    3.2 基于虚拟激励法的道路友好性与平顺性仿真分析第52-91页
        3.2.1 虚拟激励法的基本理论第52-53页
        3.2.2 三点虚拟激励模型建立第53页
        3.2.3 重载汽车频率响应函数第53-57页
        3.2.4 平顺性评价指标第57-58页
        3.2.5 重载汽车频域响应分析第58-66页
        3.2.6 重载汽车平顺性影响因素综合仿真分析第66-75页
        3.2.7 重载汽车平顺性和道路友好性综合分析第75-91页
    3.3 本章小结第91-93页
4 重载汽车平顺性实验研究第93-113页
    4.1 平顺性实验条件及设备第93-94页
        4.1.1 实验条件第93页
        4.1.2 实验设备第93-94页
    4.2 实验内容及过程第94页
    4.3 实验数据处理第94-96页
        4.3.1 数据处理软件介绍第94-96页
        4.3.2 数据处理过程第96页
    4.4 实验数据分析第96-102页
        4.4.1 空载工况第97-98页
        4.4.2 满载工况第98-102页
    4.5 重载汽车平顺性仿真实验结果与仿真结果对比第102-110页
        4.5.1 车身垂向加速度PSD实验结果与仿真结果对比第102-105页
        4.5.2 座椅垂向加速度PSD实验结果与仿真结果对比第105-108页
        4.5.3 车身垂向加速度PSD与车速关系的实验结果与仿真结果对比第108-109页
        4.5.4 座椅垂向加速度PSD与车速关系的实验结果与仿真结果对比第109-110页
        4.5.5 车身和座椅垂向加速度PSD与载重关系的结果对比第110页
    4.6 平顺性仿真模型精度验证第110-111页
    4.7 本章小结第111-113页
5 重载汽车操纵稳定性和道路友好性研究第113-133页
    5.1 操纵稳定性第113-122页
        5.1.1 操纵稳定性与轮胎侧偏特性的关系第114-118页
        5.1.2 操纵稳定性与悬架侧倾特性的关系第118-122页
    5.2 轮胎载荷再分配对操纵稳定性的影响第122-127页
    5.3 悬架参数对稳态横摆角速度增益的影响第127-130页
    5.4 道路友好性与轮胎载荷的定量关系第130-132页
    5.5 本章小结第132-133页
6 重载汽车动力学性能多目标优化第133-167页
    6.1 多目标优化方法简介第133-139页
        6.1.1 多目标优化的数学模型第134页
        6.1.2 多目标优化的Pareto解集及Pareto最优解的判断方法第134-135页
        6.1.3 多目标优化方案第135-137页
        6.1.4 基于第二代非支配排序遗传算法的改进型优化策略第137-138页
        6.1.5 Isight软件简介第138-139页
    6.2 重载汽车性能多目标优化第139-158页
        6.2.1 目标函数第139页
        6.2.2 设计变量的选定第139-140页
        6.2.3 约束条件第140页
        6.2.4 优化平台第140-141页
        6.2.5 多目标优化结果及分析第141-158页
    6.3 优化结果仿真分析第158-161页
    6.4 优化结果试验验证第161-165页
        6.4.1 平顺性实验测试与分析第162-163页
        6.4.2 侧倾稳定性实验测试与分析第163-164页
        6.4.3 道路友好性实验分析第164-165页
    6.5 本章小结第165-167页
7 总结与展望第167-171页
    7.1 全文总结第167-168页
    7.2 主要创新点第168-169页
    7.3 展望第169-171页
参考文献第171-179页
作者简历第179-183页
学位论文数据集第183页

论文共18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全景式航空遥感器焦平面组件TDI方向标定方法研究
下一篇:车用多模式无级变速器的性能与试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