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专利信息分析的我国4G移动通信技术发展研究
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7页 |
第一节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9-10页 |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2页 |
一、专利信息分析研究现状 | 第10-11页 |
二、4G移动通信技术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第三节 研究内容及框架 | 第12-14页 |
一、主要研究内容 | 第12-13页 |
二、研究框架 | 第13-14页 |
第四节 研究目的及方法 | 第14-17页 |
一、研究目的 | 第14页 |
二、研究方法 | 第14-15页 |
三、创新点 | 第15-17页 |
第二章 相关理论综述 | 第17-29页 |
第一节 移动通信理论概述 | 第17-19页 |
一、移动通信技术的产生 | 第17页 |
二、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历程 | 第17-19页 |
第二节 专利理论概述 | 第19-24页 |
一、专利的含义及特点 | 第19-21页 |
二、专利信息分析的内容 | 第21-24页 |
第三节 专利信息分析与技术发展的相关性 | 第24-26页 |
一、专利的技术属性 | 第24-25页 |
二、时间相关性 | 第25页 |
三、内容一致性 | 第25-26页 |
第四节 专利信息分析在技术发展中的作用 | 第26-29页 |
一、提高研发效率 | 第26页 |
二、监测技术领域动态 | 第26页 |
三、预测技术发展趋势 | 第26-27页 |
四、分析竞争对手 | 第27-29页 |
第三章 专利分析方法的选取及数据获取 | 第29-35页 |
第一节 研究假设 | 第29页 |
第二节 专利信息分析的方法 | 第29-30页 |
一、定量分析法 | 第29页 |
二、定性分析法 | 第29-30页 |
三、图表分析法 | 第30页 |
四、数据挖掘技术 | 第30页 |
第三节 研究对象的确定 | 第30-31页 |
第四节 专利检索 | 第31-35页 |
一、选取专利检索平台 | 第31-32页 |
二、技术边界确定 | 第32-33页 |
三、实施专利检索 | 第33-35页 |
第四章 4G移动通信技术的专利信息分析 | 第35-53页 |
第一节 专利申请量宏观分析 | 第35-42页 |
一、4G技术领域专利产出总量分析 | 第35-36页 |
二、技术专利申请人区域分布 | 第36-37页 |
三、专利技术领域分析 | 第37-38页 |
四、主要专利申请人分布 | 第38-40页 |
五、主要发明人分布 | 第40-42页 |
第二节 4G专利微观技术分析 | 第42-45页 |
一、技术生命周期 | 第42-43页 |
二、技术功效矩阵分析 | 第43-44页 |
三、技术发展趋势预测 | 第44-45页 |
第三节 专利权利分析 | 第45-50页 |
一、专利法律状态分析 | 第45-47页 |
二、同族专利分析 | 第47-48页 |
三、专利引用分析 | 第48-50页 |
第四节 研究结论 | 第50-53页 |
一、我国 4G专利数量全球领先 | 第50页 |
二、4G技术联盟趋势不可避免 | 第50-51页 |
三、我国 4G技术研发人员储备不足 | 第51页 |
四、4G技术全球化竞争日益激烈 | 第51页 |
五、我国 4G基础专利薄弱 | 第51-52页 |
六、我国 4G技术尚存在发展空间 | 第52-53页 |
第五章 基于专利的企业技术实力评价及发展建议 | 第53-67页 |
第一节 企业技术实力评价 | 第53-61页 |
一、评价指标的选取原则 | 第54页 |
二、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 第54-55页 |
三、评价指标的量化 | 第55页 |
四、指标权重的确定 | 第55-58页 |
五、评语集的建立 | 第58页 |
六、构建隶属度函数 | 第58-59页 |
七、模糊综合评判 | 第59-61页 |
第二节 我国企业移动通信技术发展建议 | 第61-65页 |
一、持续加强自主创新 | 第61-63页 |
二、合理规划技术布局 | 第63-64页 |
三、技术标准化 | 第64-65页 |
四、产学研结合 | 第65页 |
第三节 本章小结 | 第65-67页 |
第六章 结论与不足 | 第67-71页 |
参考文献 | 第71-75页 |
附录A 国际专利分类号 | 第75-77页 |
致谢 | 第77-78页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7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