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8页 |
第一节 研究缘起 | 第8-9页 |
第二节 研究意义 | 第9-11页 |
一 理论意义 | 第9-10页 |
二 现实意义 | 第10-11页 |
第三节 文献综述 | 第11-16页 |
一 国外翻转课堂的研究 | 第11-13页 |
二 国内翻转课堂的研究 | 第13-16页 |
第四节 研究内容与方法 | 第16-18页 |
一 研究内容 | 第16页 |
二 研究方法 | 第16-18页 |
第二章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概述 | 第18-23页 |
第一节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内涵 | 第18-19页 |
一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定义 | 第18-19页 |
二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基本构成要素 | 第19页 |
第二节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发展 | 第19-23页 |
一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国外的源起与发展 | 第19-21页 |
二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国内的兴起与现状 | 第21-23页 |
第三章 中学政治课运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理论探析 | 第23-36页 |
第一节 中学政治课运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理论支撑 | 第23-25页 |
一 哲学基础——三个结合 | 第23-24页 |
二 学习理论基础 | 第24页 |
三 心理学理论基础 | 第24-25页 |
第二节 国内外中学运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典型案例分析 | 第25-28页 |
一 美国林地公园高中的开拓性尝试 | 第25-26页 |
二 重庆市聚奎中学 | 第26-27页 |
三 典型案例评析 | 第27-28页 |
第三节 中学政治课运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较传统教学模式的比较 | 第28-33页 |
一 教学思想的比较 | 第28-29页 |
二 教学目标的比较 | 第29-30页 |
三 操作程序的比较 | 第30-31页 |
四 师生组合的比较 | 第31页 |
五 条件的比较 | 第31-32页 |
六 评价体系的比较 | 第32-33页 |
第四节 中学政治课运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特征 | 第33-36页 |
一 学生方面 | 第33-34页 |
二 教师方面 | 第34-35页 |
三 教学方面 | 第35-36页 |
第四章 中学政治课运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实践探析 | 第36-51页 |
第一节 中学政治课教学运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实施策略 | 第36-43页 |
一 实施条件 | 第36-37页 |
二 实施要求 | 第37-40页 |
三 运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路径及具体操作流程 | 第40-43页 |
第二节 初中思想品德课运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教学示例 | 第43-46页 |
第三节 高中思想政治课运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教学示例 | 第46-51页 |
第五章 中学政治课教学运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初步成效及需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 第51-55页 |
第一节 中学政治课运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初步成效 | 第51-53页 |
一 崭新的师生定位 | 第51页 |
二 教学效果显著提高 | 第51页 |
三 教学手段得以丰富 | 第51-52页 |
四 拓宽家校交流渠道 | 第52页 |
五 评价方式立体多维 | 第52-53页 |
第二节 中学政治课教学运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需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 第53-55页 |
一 教育观念的更新 | 第53页 |
二 技术问题的解决 | 第53-54页 |
三 信息处理能力的提高 | 第54页 |
四 抓住契机乘势改革 | 第54-55页 |
结语 | 第55-56页 |
参考文献 | 第56-58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成果 | 第58-59页 |
致谢 | 第5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