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回族穆斯林传统民居初探
中文摘要 | 第4-5页 |
英文摘要 | 第5页 |
插图及附表清单 | 第9-14页 |
1 前言 | 第14-18页 |
1.1 选题的目的及意义 | 第14-16页 |
1.2 回族传统民居的研究现状 | 第16-18页 |
2 概述 | 第18-27页 |
2.1 自然环境 | 第18-20页 |
2.1.1 地形条件 | 第18-20页 |
2.1.2 气候条件 | 第20页 |
2.2 社会历史人文环境 | 第20-27页 |
2.2.1 甘肃回族的形成及历史沿革 | 第20-22页 |
2.2.2 伊斯兰教的地方化、民族化 | 第22-23页 |
2.2.3 甘肃回族的分布及亚区域划分 | 第23-24页 |
2.2.4 回族穆斯林的风俗习惯 | 第24-27页 |
3 回族穆斯林社区的形成、选址及总体布局 | 第27-42页 |
3.1 回族穆斯林社区的形成 | 第27-29页 |
3.2 社区的选址特征及总体布局 | 第29-42页 |
3.2.1 城镇社区 | 第29-38页 |
①城镇社区的选址特征 | 第29-31页 |
②城镇社区的布局形态特征 | 第31-38页 |
3.2.2 乡村社区 | 第38-42页 |
①乡村社区的选址特征 | 第38-40页 |
②乡村社区的布局形态特征 | 第40-42页 |
4 回族穆斯林经济生活模式与其传统民居类型 | 第42-57页 |
4.1 回族穆斯林经济生活模式 | 第42-43页 |
4.2 回族穆斯林传统民居类型 | 第43-57页 |
4.2.1 纯居住式 | 第43-48页 |
①城镇民居 | 第43-45页 |
②乡村民居 | 第45-48页 |
1) 农宅式 | 第46页 |
2) 门宦寨堡式 | 第46-48页 |
4.2.2 商业经营与居住混合式 | 第48-51页 |
①店宅式 | 第48-50页 |
②坊宅式 | 第50-51页 |
4.2.3 伊斯兰“乌玛”综合式 | 第51-57页 |
5 回族穆斯林传统民居形态分析 | 第57-70页 |
5.1 单体类型 | 第57-59页 |
5.2 院落类型 | 第59-61页 |
5.2.1 廊院式 | 第59-60页 |
5.2.2 合院式 | 第60-61页 |
5.3 院落组合类型 | 第61-66页 |
5.3.1 串联型 | 第61-63页 |
5.3.2 并联型 | 第63-64页 |
5.3.3 混合型 | 第64-66页 |
5.4 院落空间序列分析 | 第66-70页 |
6 回族穆斯林传统民居特征 | 第70-90页 |
6.1 回族穆斯林传统民居总体特征及成因分析 | 第70-72页 |
6.1.1 回族穆斯林传统民居总体特征 | 第70页 |
6.1.2 回族穆斯林传统民居特征成因分析 | 第70-72页 |
6.2 回族穆斯林传统民居民族文化特征 | 第72-85页 |
6.2.1 在选址方面观念的不同 | 第73页 |
6.2.2 民居文化体现出不同的社会体制 | 第73-76页 |
6.2.3 宗教生活习俗对居住空间的界定与划分 | 第76-79页 |
①礼拜空间——“西炕” | 第77-78页 |
②“沐浴”空间 | 第78-79页 |
6.2.4 回族穆斯林传统民居的防御性 | 第79-81页 |
6.2.5 回族穆斯林传统民居的亚区域文化特色 | 第81-85页 |
6.3 回族穆斯林传统民居的地域性特征 | 第85-90页 |
6.3.1 地方材料的运用 | 第85-86页 |
6.3.2 适应环境的构造处理 | 第86-89页 |
①台基高低的变化 | 第86-87页 |
②屋面形式的变化 | 第87-88页 |
③墙体构造做法 | 第88-89页 |
6.3.3 具有地域特色的平面进深尺度 | 第89-90页 |
7 回族穆斯林传统民居装饰、装修的民族特色 | 第90-101页 |
7.1 生土材料的运用与环境的协调 | 第90-91页 |
7.2 装饰、装修的民族特色 | 第91-101页 |
7.2.1 建筑雕饰 | 第91-96页 |
①砖雕 | 第91-95页 |
②木雕 | 第95-96页 |
7.2.2 装饰题材的禁忌与民族特色 | 第96-99页 |
7.2.3 具有民族特色的室内陈设 | 第99-101页 |
①绚丽多姿的软装饰 | 第99页 |
②钟表、灯具在室内装饰中的运用 | 第99-100页 |
③阿拉伯文字、书画在室内装饰中的运用 | 第100-101页 |
8 结语 | 第101-102页 |
致谢 | 第102-103页 |
参考文献 | 第103-106页 |
附录: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 | 第10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