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地质公园建设初探及对策研究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1 绪论 | 第10-12页 |
1.1 选题依据 | 第10页 |
1.2 研究内容 | 第10页 |
1.3 研究意义 | 第10页 |
1.4 研究方法 | 第10页 |
1.5 完成工作量 | 第10-12页 |
2 地质公园的基本概念及发展现状 | 第12-22页 |
2.1 地质公园的概念 | 第12页 |
2.2 地质公园的内涵 | 第12页 |
2.2.1 一般内涵——公园特征 | 第12页 |
2.2.2 特殊内涵——地质特征 | 第12页 |
2.3 地质公园的分类 | 第12-13页 |
2.4 地质公园建立的意义 | 第13-16页 |
2.5 地质公园的发展现状 | 第16-22页 |
2.5.1 世界地质公园发展现状 | 第16-17页 |
2.5.2 中国地质公园发展现状 | 第17-22页 |
3 我国地质公园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 第22-32页 |
3.1 管理体制不合理 | 第22页 |
3.2 法律法规体系不完善 | 第22-23页 |
3.2.1 对地质遗迹的所有权主体的法律不完善 | 第23页 |
3.2.2 对地质遗迹调查确认工作尚未全面展开 | 第23页 |
3.2.3 对地质遗迹保护的监督管理有待加强 | 第23页 |
3.3 地质遗迹保护不到位 | 第23-24页 |
3.4 规划水平不高 | 第24页 |
3.5 解说系统不规范 | 第24-28页 |
3.5.1 地质博物馆建设 | 第25页 |
3.5.2 景观解说牌 | 第25-27页 |
3.5.3 导游解说不科学 | 第27-28页 |
3.6 人员认知度较低 | 第28页 |
3.7 建设资金不足 | 第28-29页 |
3.8 公益性缺失 | 第29-32页 |
3.8.1 服务性工作的落后 | 第29页 |
3.8.2 科学知识普及不够 | 第29-30页 |
3.8.3 科学研究工作不足 | 第30页 |
3.8.4 资源永续利用意识不强 | 第30-32页 |
4 对策研究 | 第32-49页 |
4.1 理顺管理体制 | 第32-34页 |
4.1.1 国外比较成熟的管理体制 | 第32-34页 |
4.1.2 我国的管理体制 | 第34页 |
4.1.3 借鉴意义及建议 | 第34页 |
4.2 完善地质遗迹保护法律法规 | 第34-36页 |
4.3 加强地质遗迹保护 | 第36页 |
4.4 明晰产权管理制度 | 第36-37页 |
4.5 提高规划水平 | 第37-39页 |
4.5.1 相关法律法规先行 | 第38页 |
4.5.2 建设好国家地质公园规划中心 | 第38页 |
4.5.3 协调好多方利益关系 | 第38-39页 |
4.6 规范解说系统 | 第39-40页 |
4.7 提高人员素质 | 第40-42页 |
4.7.1 领导、管理人员 | 第40页 |
4.7.2 导游人员 | 第40页 |
4.7.3 民众 | 第40-41页 |
4.7.4 志愿者服务 | 第41-42页 |
4.8 拓宽融资渠道 | 第42-46页 |
4.8.1 可采取多种运营模式 | 第42-43页 |
4.8.2 形成全方位的宣传促销网络 | 第43-44页 |
4.8.3 推进国内外信息的交流与合作 | 第44-45页 |
4.8.4 地质公园旅游产品系列化 | 第45-46页 |
4.9 加大建设和监督力度 | 第46页 |
4.10 加强公益性的措施 | 第46-49页 |
4.10.1 加强基础服务设施建设 | 第46-47页 |
4.10.2 重视科研和科普工作 | 第47-49页 |
5 案例分析 | 第49-62页 |
5.1 成功案例及借鉴指导意义 | 第49-59页 |
5.1.1 树立典型 | 第49-58页 |
5.1.2 借鉴指导意义 | 第58-59页 |
5.2 失败案例及警示意义 | 第59-62页 |
5.2.1 失败案例 | 第59-60页 |
5.2.2 警示意义 | 第60-62页 |
6 结论 | 第62-63页 |
致谢 | 第63-64页 |
参考文献 | 第64-6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