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2-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8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9-11页 |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11-12页 |
1.2.1 研究目的 | 第11页 |
1.2.2 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1.3 国内外的理论研究与设计实践概述 | 第12-15页 |
1.3.1 国外 | 第12-13页 |
1.3.2 国内 | 第13-15页 |
1.4 研究内容及方法 | 第15-18页 |
1.4.1 研究内容 | 第15页 |
1.4.2 研究方法 | 第15-16页 |
1.4.3 论文框架 | 第16-18页 |
第二章 城市高速铁路客运站站前广场环境设计的理论基础 | 第18-36页 |
2.1 概念界定 | 第18-21页 |
2.2 站前广场的发展 | 第21-22页 |
2.3 站前广场的性质 | 第22-24页 |
2.4 相关制约因素 | 第24-25页 |
2.4.1 理论研究的制约因素 | 第24页 |
2.4.2 设计实践的制约因素 | 第24-25页 |
2.5 城际高铁发展带来的站前广场空间变化及其特点与发展趋势 | 第25-32页 |
2.5.1 城市高速铁路客运站站前广场空间的新变化和新特点 | 第25-29页 |
2.5.2 城市高速铁路客运站站前广场设计的发展趋势 | 第29-32页 |
2.6 目前我国铁路客运站站前广场环境设计中普遍存在的问题 | 第32-35页 |
2.6.1 功能性缺失 | 第32-33页 |
2.6.2 文化性缺失 | 第33-34页 |
2.6.3 艺术性缺失 | 第34页 |
2.6.4 人性化缺失 | 第34-35页 |
2.7 本章小结 | 第35-36页 |
第三章 城市高速铁路客运站站前广场环境设计策略 | 第36-58页 |
3.1 设计的基本原则 | 第36-38页 |
3.1.1 满足功能可达化的要求 | 第36页 |
3.1.2 满足文化本土化的要求 | 第36-37页 |
3.1.3 满足艺术审美化的要求 | 第37页 |
3.1.4 满足使用人性化的要求 | 第37-38页 |
3.2 设计策略 | 第38-55页 |
3.3 我国城市高速铁路客运站站前广场环境设计的发展方向 | 第55-57页 |
3.3.1 功能更加多样 | 第55-56页 |
3.3.2 形式更加新颖 | 第56-57页 |
3.3.3 更加注重文化艺术内涵 | 第57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57-58页 |
第四章 城市高速铁路客运站站前广场环境设计实践 | 第58-71页 |
4.1 合淮蚌高速客运专线淮南东站广场环境设计的项目背景 | 第58-59页 |
4.1.1 立项依据 | 第58-59页 |
4.1.2 规划范围 | 第59页 |
4.1.3 设计要求 | 第59页 |
4.2 合淮蚌高速客运专线淮南东站广场环境设计思路 | 第59-62页 |
4.2.1 设计定位与目标 | 第59-60页 |
4.2.2 设计理念 | 第60-61页 |
4.2.3 设计原则 | 第61-62页 |
4.3 合淮蚌高速客运专线淮南东站广场环境设计分析表达 | 第62-70页 |
4.3.1 项目周边环境分析 | 第62-63页 |
4.3.2 总体布局 | 第63-64页 |
4.3.3 交通组织 | 第64-65页 |
4.3.4 环境设施 | 第65-68页 |
4.3.5 植物绿化 | 第68-70页 |
4.3.6 文化内涵 | 第70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70-71页 |
第五章 结论 | 第71-73页 |
参考文献 | 第73-75页 |
致谢 | 第75-77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已发表或录用的论文 | 第77-80页 |
附录 | 第8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