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9-25页 |
1.1 硝基酚类化合物与环境污染 | 第9-12页 |
1.1.1 硝基酚类化合物 | 第10页 |
1.1.2 硝基酚类化合物来源与危害 | 第10-12页 |
1.2 硝基酚类化合物污染修复 | 第12-13页 |
1.2.1 物理化学修复 | 第12-13页 |
1.2.2 生物修复 | 第13页 |
1.3 微生物降解硝基酚类化合物研究进展 | 第13-23页 |
1.3.1 降解硝基酚类化合物的微生物 | 第13-15页 |
1.3.2 硝基酚化合物分解代谢 | 第15-20页 |
1.3.3 代谢途径中的关键酶 | 第20-21页 |
1.3.4 降解酶基因的克隆 | 第21-23页 |
1.4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23-25页 |
第二章 重组假单胞菌PnpC1的表达纯化与催化特性研究 | 第25-44页 |
2.1 引言 | 第25-26页 |
2.2 实验材料 | 第26-28页 |
2.2.1 菌株和质粒 | 第26页 |
2.2.2 主要试剂与工具酶 | 第26页 |
2.2.3 培养基与培养条件 | 第26-27页 |
2.2.4 常用缓冲液 | 第27-28页 |
2.2.5 实验仪器 | 第28页 |
2.3 实验方法 | 第28-37页 |
2.3.1 pnpC1基因的克隆 | 第28-30页 |
2.3.2 重组质粒pMD-pnpC1的构建 | 第30-31页 |
2.3.3 重组表达质粒pET-pnpC1的构建与鉴定 | 第31页 |
2.3.4 重组PnpC1的诱导表达与SDS-PAGE分析 | 第31-32页 |
2.3.5 重组PnpC1粗酶液的制备 | 第32页 |
2.3.6 重组PnpC1蛋白浓度的测定 | 第32-33页 |
2.3.7 重组PnpC1的活性测定 | 第33页 |
2.3.8 重组PnpC1的亲和色谱纯化 | 第33-36页 |
2.3.9 重组PnpC1的催化特性分析 | 第36-37页 |
2.4 结果与分析 | 第37-42页 |
2.4.1 假单胞菌HS-D38 pnpC1基因的克隆与鉴定 | 第37-38页 |
2.4.2 HS-D38重组载体pET-pnpC1的构建与鉴定 | 第38-39页 |
2.4.3 重组PnpC1的原核表达与SDS-PAGE分析 | 第39-40页 |
2.4.4 亲和色谱分离纯化重组PnpC1 | 第40-41页 |
2.4.5 重组PnpC1的催化性质 | 第41-42页 |
2.5 讨论 | 第42-44页 |
第三章 蜡状芽孢杆菌pnpC2/3基因的克隆表达与功能分析 | 第44-53页 |
3.1 实验材料 | 第44页 |
3.1.1 菌株和质粒 | 第44页 |
3.1.2 主要试剂与工具酶 | 第44页 |
3.1.3 培养基与缓冲液 | 第44页 |
3.2 实验方法 | 第44-45页 |
3.2.1 pnpC2/3基因的克隆与pET-pnpC2/3的构建 | 第44-45页 |
3.2.2 重组PnpC2/3的诱导表达与SDS-PAGE分析 | 第45页 |
3.2.3 重组PnpC2/3的活性测定 | 第45页 |
3.3 结果与分析 | 第45-51页 |
3.3.1 蜡状芽孢杆菌pnpC2/3基因的克隆与鉴定 | 第45-46页 |
3.3.2 重组质粒pMD-pnpC2/3的构建与酶切鉴定 | 第46-48页 |
3.3.3 重组质粒pET-pnpC2/3的构建与鉴定 | 第48-49页 |
3.3.4 重组PnpC2/3的原核表达与SDS-PAGE分析 | 第49-51页 |
3.3.5 重组PnpC1/2/3的活性比较 | 第51页 |
3.4 讨论 | 第51-53页 |
小结 | 第53-54页 |
参考文献 | 第54-63页 |
硕士期间发表论文 | 第63-64页 |
致谢 | 第64页 |